时间:2017-08-08 07:50:15
1、选择题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I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C.卢瑟福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D.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
参考答案:ABE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B正确;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C错误;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入射光的频率小于该金属的截止频率,D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E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处于n=3激发态的大量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只有一种光子不能使某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
B.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激发态时放出的
C.若从n=4激发态跃迁到n=3激发态,所放出的光子一定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
D.金属A逸出功一定大于1.89eV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从跃迁放出的光子能量为
,从
跃迁放出的光子能量为
,从
跃迁放出的光子能量为
,所以不能使金属A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一定是是从n=3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激发态时放出的,故A错误,BD正确,从
跃迁放出的光子能量比从
跃迁放出的光子能量还小,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D.具有相同质量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独立的几条光谱,其原因是因为氢原子只能处于几条特定的能级状态,在不同能级跃迁时发出特定频率的光,所以A错,B对。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C对。同位素为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相同的称之为同位素。所以答案为B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氢原子光谱的理解和相关的物理学史,在掌握氢原子能级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解释氢原子光谱特定谱线。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用某一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使它从基态跃到量子数n=3的激发态,该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等于多少微米(已知基态能级E1=-13.6eV,h=6.63×10-34J.s)
参考答案:量子数n=3的激发态时能量E3=E132
电磁波能量等于初末能级的差值
hcλ=E3-E1
λ=chE3-E1=3×108×6.63×10-34J(1-19)×13.6×1.6×10-19m=1.02×10-7m=0.102μm
答:该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等于0.102μ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