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15:46:50
1、简答题 实验题
(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速度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滑到导轨最低点时的速度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设斜面高度为h.启动气源,滑块4自导轨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斜面的高度、滑块通过传感器C时的对应速度记人表中.(g取9.8m/s2)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斜面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60 传感器示数v(m/s) 1.40 1.98 2.42 2.80 2.90 3.43 v2(m2/s2) 1.96 3.92 5.86 7.84 8.41 11.76 |
参考答案:(1)①要由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需的器材有速度传感器A.毫米刻度尺用来测量斜面高度h.故选A.
②根据表中数据,v2与h成正比,因此做v2-h图象,能直观反映滑块经传感器时的速度与斜面髙度的关系.
③v2-h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图线过原点且斜率k=2g,理论上v2=2gh,所以机械能守恒.
(2)①电压表可以通过电流表的改装完成,根据改装原理:定值电流表A2应与电阻箱串联.
②由于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与待测电阻相比较小,故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改装后的电压表电阻大于1000Ω,由Rx<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验证物块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块B装有一宽度很小的挡光片,测得挡光片宽度为d,A和B(含挡光片)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系统由静止释放,当挡光片通过光电门(固定光电门的装置未画出)时,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记录挡光时间△t.改变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h,重复实验,采集多组数据(A未碰到滑轮).
(1)若某次记录的挡光时间为△t1则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B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2)该同学设想: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能得到图乙所示的直线,就能说明物块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按照这个设想,图线的纵坐标可以是______(选填“△t”、“△t2”、“
1 △t |
1 △t2 |
参考答案:(1)B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B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B的速度大小为v=d△t,
(2)m1、m2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动能的增加量△Ek=12(m1+m2)v2=12(m1+m2)(d△t)2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2-m1)gh
因此只要比较二者是否相等,即可验证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即12(m1+m2)(d△t)2=(m2-m1)gh
所以按照这个设想,图线的纵坐标可以是1△t2,即1△t2=2(m2-m1)g(m1+m2)d2h
k=2(m2-m1)g(m1+m2)d2
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为kd2(m2+m1)2(m2-m1)?.
(3)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小于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指出产生这个系统误差除空气阻力外的两个原因:绳和滑轮有摩擦,绳有一定的质量.
故答案为:(1)d△t
(2)1△t2,kd2(m2+m1)2(m2-m1)?
(3)绳和滑轮有摩擦,绳有一定的质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g=10m/s2,测出所用重物的质量m=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并把第一个点记作O(速度为零),另选纸带上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8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J(取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1.0×910×0.7776J=7.78J.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vC=xBD2T=3.89m/s
△EK=12mvC2=7.61J
故答案为:7.78、7.61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实验开始时,滑片P应位于______?端.(填A或B)
②该同学测得如下表的五组数据.根据数据在答题卷相应图2中作出U-I图线,从图象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Ω.(结果均保留二位小数).
1 | 2 | 3 | 4 | 5 U/V 1.37 1.32 1.24 1.10 1.05 I/A 0.12 0.20 0.31 0.50 0.57 |
1 2 |
参考答案:
(1)①由电路图可知,实验开始时,滑片P应位于A端.
②应用描点法作图,作出电源的U-I图象如图所示;
由电源的U-I图象可知,电源电动势E=1.45V,
电源内阻r=△U△I=1.45-1.00.65≈0.69Ω;
(2)①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EP=mghB=1.00×9.8×0.1860≈1.82J;
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2=0.04s,打下B点时的速度vB=AC2t=0.2721m-0.1241m2×0.04s=1.85m/s,
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EK=12mvB2=12×1.00×1.852≈1.71J;
由于重物在下落过程中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受摩擦阻力、重物受到空气阻力等阻力作用,
物体的机械能有损失,使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小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②实验时如果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则在打点计时器打第一个点时,重物已经有一定的速度,在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在所作出的以12v2-h图象不过原点,在纵轴上有截距.
故答案为:(1)①A②图象如图所示;1.45;0.69;(2)①1.82;1.71;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
②打下第一个点时重物已经有速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光电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动能,同时输入摆锤的高度(实验中A、B、C、D四点高度为0.150m、0.100m、0.050m、0.000m,已由计算机默认),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重力势能,进而研究势能与动能转化时的规律.
(1)实验时,把______点作为零势能点,光电门应分别放在______点上,以便分别测出小球经过这些点时的速度.
(2)(多选题)实验测得D点的机械能明显偏小,造成这个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摆锤释放的位置高于A点?
(B)摆锤释放的位置在AB之间
(C)摆锤在A点不是由静止释放的
(D)光电门没有放在D点.
参考答案:(1)由于重锤的高度都是相对于D点的,因此选择D点为零势能点,将把光电门传感器分别放在标尺盘B点、C点、D点,分别测出重锤在该位置的速度,并分别读出高度差,进而可以进行机械能守恒的验证.
(2)若实验测得D点的机械能明显偏小,说明重锤低于A点才开始静止释放的,或未到D点就开始测速度,因此不是重力势能少些,就是动能小些,故可能原因是BD,
故BD正确.
故选:(1)D;BCD
(2)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