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5 17:00:00
1、选择题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已知求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m
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m
C.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乙在甲之前4?m
D.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m
参考答案:C、D、3s末甲、乙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乙=12×4×3m=6m,x甲=12×2×2m=2m,由题,3秒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则说明出发前甲在乙之前4m处.故C错误,D正确.
A、B,由于出发前甲在乙之前6m处,出发后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则两质点间距离不断缩短,所以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m.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 m, |BC|=3 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设物体通过AB、BC所用时间分别为T,则B点的速度为:,根据
,得:
,则:
.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9分)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①3.5m/s②4m/s③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①3.5m/s; (3分)②="4m/s;"
所以,(3分)
③前4s:
前5s:
所以,第4s内的位移:。(3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巧妙应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会使计算变得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已知末速度为nv0,可求得位移为,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T=4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vA=1 m/s,a="2.5" m/s2
本题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
s1=vAT+aT2?(4分)
s2=[vA·2T+a(2T)2]-(vAT+
aT2)?(6分)
将s1=24 m,s2=64 m,
T="4" s代入两式求得
vA=1 m/s,a="2.5" m/s2. ?(2分)
(2)用平均速度求解:?m/s=6 m/s,
?m/s=16 m/s
又+aT即16=6+a×4,
得a="2.5" m/s2,
再由s1=vAT+aT2
求得vA=1 m/s.
(3)用平均速度求解:
设物体通过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
则有
解得vA=1 m/s,vB=11 m/s
vC=21 m/s,
所以,加速度为
a=?m/s2=2.5 m/s2
(4)用推论公式求解:
由s2-s1=aT2得64-24=a·42
所以a="2.5" m/s2,再代入s1=vAT+aT2可求得vA=1 m/s.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