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07:58:59
1、实验题 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时,应用如图甲所示的的游标卡尺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部分(填代号)与玻璃管内壁接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读数为?mm。
参考答案:A?, 47.35
本题解析:游标卡尺来测量玻璃管内径应该用内爪.即A部分.
游标卡尺测内径时,主尺读数为47mm,游标读数为0.05×7=0.35mm,最后读数为47.35mm.
点评:游标卡尺来测量玻璃管内径应该用内爪.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要估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在一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图(A)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a、b点分别是球的上沿和球心,摆长L=_____________m.
(2)图(B)为测量周期用的秒?表,长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1min,该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t=_____________s.
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_____________(不必代入具体数值)
参考答案:0.9950±0.0002m;100.2;
本题解析:由长度的读数方法可知长度为0.9950±0.0002m,注意不要丢掉估读位,秒表读数为100.2s,注意秒表没有估读位,由单摆周期公式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A、B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k1、k2(k1≠k2)的两个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装置的缓冲效果与两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垫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产生的弹力之比F1:F2=k1:k2
C.垫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的长度之比l1:l2=k2:k1
D.垫片向右移动稳定后,两弹簧的压缩量之比x1:x2=k2:k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0~I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个原因)
参考答案:(1)AD
(2)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对纸带的处理需要米尺测量出长度,A项正确;计时的步骤由打点计时器完成,因此不需要秒表,B项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因此D项正确。(2)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来源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偶然误差来源于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 某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①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i)?;(ii)?。
②该同学经修改错误后,在正确操作下,研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所受阻力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均为相邻的打点),测出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10m/s2,电源的频率为50Hz,重锤质量为m=1.0kg,设重锤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在从A下落到E的过程中,阻力大小?N,通过C点时的即时速度大小为 ?m/s.(经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用电压表、电阻箱、开关和若干导线来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甲。
①根据原理图,完成图乙的实物连线。
②电阻箱某次指示如图丙,此时阻值R=?
③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得到几组R、U值,作出图象如图丁,根据图象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内阻r=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① 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2分);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2分)。
② 0.250(2分);3.88
(2)?①如图(2分)
②4Ω(2分)
③1.43V(1.40~1.46V都可以)(3分)
0.720Ω(0.700~0.730Ω都行)
本题解析:(1)①错误之处:① 打点计时器接了直流电;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②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计算可得在从A下落到E的过程中,阻力大小为0.250N,通过C点时的即时速度大小为
(2)①根据原理图,实物图如下
②电阻箱某次指示如图丙,此时阻值R=4Ω
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整理可得
,图线斜率表示
,纵截距表示电动势的倒数,所以电池的电动势E=1.43V,内阻r=0.72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