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07:38:10
1、实验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已知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2、选择题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弹簧的原长为10 cm,用大小为10 N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8 cm;则当弹簧的长度为16 cm时(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 ]
A.16N
B.20N
C.26N
D.30N
3、实验题 用精密方法测得某工件的长度为1.63812 cm,若用毫米刻度尺测该工件的长度时,读数为?cm;若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它的长度时,读数为?cm;若用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它的长时,读数为?cm。
4、实验题 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在操场的直道上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
(2)根据⑴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某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m/s;②?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W。
5、实验题 (6分)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接好电路;
B.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开启小车;
C.换上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
D.把一根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1)按合理的实验顺序排列上述步骤?;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测得AB=1.2cm,AC=3.6cm,AD=7.2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