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1:37:30
1、实验题 为探究“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1A2是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B是不计摩擦力的小车,另有计时器、米尺、天平和砝码等,完成下列步骤中的填空:(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小题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用米尺测出斜面上固定点P与斜面底端A2间的距离x;
小题2:让小车自P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A2,记下所用的时间t1,则小车的加速度a1=?;
小题3:用米尺测量P点相对于A2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i,则小车所受的合力F=?;
小题4:在小车中加质量为m的砝码,要使小车(包括砝码)受到的合力不变,则应同时改变P点相对于A2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为h2,那么=?;
小题5:测量小车(包括砝码)自P点从静止下滑到A2所用的时间t2.如牛顿第二定律成立,那么两次小车(包括砝码)质量比与小车运动时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小题6:多次改变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及P点相应的高度,同时测量小车自P点从静止下滑到A2所用的时间,以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为横坐标,时间的平方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则可得到“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小题6:
本题解析:小题2: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x=at2,
所以有:a=
小题3:小车在斜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接触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在垂直斜面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沿斜面方向的力为,而斜面高度为h,
根据几何关系有=
,所以有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F=mg
.
小题4:根据F=m0g,要使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应该使mh为定值,所以
即:
小题5: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相同,
所以=
小题6:,
说明a与
成正比,
以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
与
成正比,
则可间接说明当合外力大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在“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1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__m/s.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20(1.18~1.20)
5.40(5.38~5.40)
12.02(12.01~12.02)
0.210(0.209~0.215)
0.605(0.598~0.615)
本题解析:由图可以读出:
d1=1.20 cm,d2=5.40 cm,d3=12.02 cm,
由题意知T0=?s=0.02 s
T=5T0=0.1 s,v2==0.210 m/s
v4==0.331 m/s
再由v4-v2=a·2T得:
a==0.605 m/s2.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 , 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流(选填“交、直”)?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 m2g/2
(3)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m/s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图线(?)
参考答案:(1)交、220V?(2) B?(3)0.49或0.50?(4)C
本题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
⑵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所以实验中不必要求m2应远小于m1,C错误;把绳对小车的拉力做为小车受到的合力,所以需要平衡摩擦力,A错误;P的重力为为重物P和小车提供合外力,绳上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求数小于m2g/2,D错误;实验中为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B正确。
(3)设第1段位移为:x1,第2段位移为:x2,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两测量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说明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x=aT2得:解得:a=0.50m/s2
(4)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图线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 1 )图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____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cm
(2).(5分)
参考答案:(1)0.0795cm? 1.096cm(2)①天平、刻度尺
②平衡摩擦力,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4分)①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重物、纸带、导线、秒表、开关、夹子,还缺少的器材是?。
②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读出图中的示数,
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cm
(2)(8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__________;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__________;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②10.155
(2)(ⅰ)mgR?(ⅱ)?(ⅲ)mgR ?
(ⅳ)
本题解析: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的器材: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低压直流电源、天平、重物、纸带、导线、秒表、开关、夹子、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游标卡尺读数:主尺(mm)+n×精确度? n表示:第n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
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由动能定理可求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