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08:04:19
1、选择题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前1秒内的平均速度、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1:1
B.1:3:5
C.1:2:3
D.1:4:9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根据h=gt2得:1s内、2s内、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1:4:9,
根据=
可知,
前1秒内的平均速度、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前3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3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也可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2.4m/s
本题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m/s=2.4m/s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时间间隔Δt趋近于0时,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变成了瞬时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可看成质点
B.广州出租汽车的起步价是10.00元/3公里,其中的“3公里”指的是位移
C.只要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的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可看成质点,选项A正确;“3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B错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时,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的实验总结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选项D错误;故选A.
考点:质点、位移和路程、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在2014年9月29日召开的运动会中,我校高一某女同学用14.50s完成100m赛跑,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已知该女同学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3m,求:
(1)该女同学的加速度;
(2)女同学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参考答案:(1) (2)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在第1s和第2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s和第2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和:
由运动学规律得: (2分)
(2分)
联立解得: (2分)
(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匀速运动的时间为,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s,根据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
(2分)
(2分)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则 求得 (2分)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一列队伍长L=80m,行进速度v=3.6km/h,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3m/s,然后又立即用跟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
求:(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多远?
参考答案:(1)在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到队伍排头的过程中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大小为V=v′-v=2m/s,故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到队伍排头所需的时间为t1=lv=40s
在通讯员从队伍排头跑步到队伍排尾的过程中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大小为V′=v"+v=2m/s,故通讯员从队伍排头跑步到队伍排尾所需的时间为t2=lV′=40s
故通讯员从离开到重回排尾一共所需时间t=t1+t2=80s.
(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的距离即为队伍这段时间运动的位移:x=vt=80m
答:(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80s;(2)通讯员归队处跟离队处相距80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