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07:27:08
1、填空题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E1,由于吸收某种单色光后氢原子产生能级跃迁,最多能产生3种不同波长的光,则单色光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产生的3种不同波长的光中,最大波长为___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激发态与基态之间的能量关系为En=)。
参考答案:(3分)
(3分)
本题解析:由于产生三种波长的光,一定是从基态跃迁到第三能级,这样从第三能级向第二能级跃迁时,从第二能极向第一能级跃时,和从第三能级向第一能级跃时,产生三种频率的光,这样单项色光的能量第于第三能级与第一能级间的能量差,即;从第三能级向第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根据
,可得波长
。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只与物体温度和辐射波的波长有关
B.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其截止频率恒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及光的强度均无关
C.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表明原子中带负电的物质体积很小
D.玻尔的能级原子模型虽然使用了定态、跃迁、量子等概念但保留“轨道”是其缺陷
E.光衍射现象中,产生明条纹的地方光子出现的概率低,这是波粒二象性的观点
F.做示踪原子的物质尽可能选用半衰期长一些的放射性元素
G.核力具有饱和性和短程性,原子核为了稳定,故重核在形成时其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H.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核能.
参考答案:A、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只与物体温度和辐射波的波长有关.故A正确.
B、截止频率由金属本身因素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无关.故B正确.
C、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表面原子的中央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故C错误.
D、玻尔的能级原子模型虽然使用了定态、跃迁、量子等概念但保留“轨道”是其缺陷.故D正确.
E、光衍射现象中,产生明条纹的地方光子出现的概率高.故E错误.
F、做示踪原子的物质尽可能选用半衰期长一些的放射性元素.故F正确.
G、核力具有饱和性和短程性,重核在形成时其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故G正确.
H、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核能.故H正确.
故选ABDFG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五“激发态能量En=
E1 n2 |
4hc 3E1 |
2hc E1 |
4hc E1 |
9hc E1 |
参考答案:基态的氢原子能量为E1,n=2能级的原子能量为E14,根据E14-E1=hcλ得,λ=-4hc3E1.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部存在电子
B.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若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质量亏损为△m则放出的,光子的波长为
h △mc |
参考答案:A、衰变反应发生在原子核内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发生β衰变时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并释放一个电子,故A错误;
B、放射性物质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故B错误;
C、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和波的基本方程v=λf 计算可得辐射光子的波长为 h△mc,故C正确;
D、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光的波长要不小于障碍物或是孔的尺寸,波长越大的光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即频率越低的光越容易发生衍射,综合玻尔理论可知n=6能级跃迁到n=5能级产生的光子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D正确.
故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