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21:57:01
1、选择题 如图12-5-9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增大波源的频率?②减小波源的频率?③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④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
以上方法正确的是(?)
图12-5-9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点没有振动,说明衍射现象不明显,即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为使A点振动,可使波长大些或使狭缝窄一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以下关于波与相对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什么波,只要振幅足够大就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
C.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D.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距离变小了,而车厢的高度没有变化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或差不多时,与波的振幅无关;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都会增大或者减小,这种现象是多普勒效应;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时,我们在地面上测得车厢前后距离变小了,因为火车在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所以车厢的高度没有变化,。选项C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日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B.将房间门窗关紧,可还是能听到窗外的声音,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C.匀速远离一个静止着的发声蜂鸣器,由于多普勒效应,会感觉到声音越来越尖锐
D.将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稍稍间隔一点距离并列放置,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后用手将它按住,让它停止振动,却能听到未被敲击的音叉发出声音,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横波能发生衍射,纵波不能发生衍射
B.当波长比孔的宽度小得越多时,波的衍射越明显
C.声波能发生衍射现象,光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D.声波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产生衍射现象,所以A错;光也是一种波,因而光也能发生衍射现象,所以C错;只有当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更小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B错误;由于声波的波长较大,所以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光波D的波长较小,所以很难观察到光波的明显衍射现象,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个声源S1和S2,相距3m.如图所示.一人站在声源北方的B点,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人向正西慢慢移动,声音逐渐加强,到A点时,此人听到的声音很响,测得A、B间距离为1.5m.则:
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多少?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多远,声音又变得很响?
参考答案:依题意,A在S1S2的中垂线上,S1A=S2A,此点为声波叠加振动加强处,走到B点几乎听不到声音,B点是声波叠加振动减弱处,则S1B-S2B=λ2
由几何关系S1B=5m,
解得:λ=2m.
②设人沿BS2走到C点,振动又一次加强.
S1C-S2C=2m,S2C2=(S2C+2)2-S1S22
得S2C=1.25m,BC=BS2-S2C=(4-1.25)m=2.75m.
答:①S1、S2声波的波长λ为2m;
②若此人由B点再向正南方向移动,声音逐渐变响,那么,此人沿正南方向至少走2.75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