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1:15:04
1、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根轻质弹簧悬挂的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带电绝缘小球A、B处于静止,现使两小球带上同种电荷,则关于两弹簧的长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弹簧的长度均增大
B.两弹簧的长度均减小
C.弹簧1长度减小,弹簧2长度增加
D.弹簧1长度不变,弹簧2长度增加
参考答案:两根轻质弹簧悬挂的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带电绝缘小球A、B处于静止,
设小球的质量是m,运用平衡条件得弹簧1的弹力F1=2mg,弹簧2的弹力F2=mg,
现使两小球带上同种电荷,
对小球2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弹簧2的弹力F′2=mg+F库>mg,
对小球1、2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弹簧1的弹力F′1=2mg,
根据胡克定律F=kx得弹簧1长度不变,弹簧2长度增加,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球b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处静止,让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且与b球弹性相碰,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的不同位置,重复10次.(两球都是在斜槽末端处的O点正上方水平飞出,且ma>mb)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序号字母)
A. 小球a、b的质量ma、mb
B. 小球a、b的半径r
C. 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D. 球a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的高度差h
E. 小球a、b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
F. 记录纸上O点到两小球的平均落点位置A、B、
C的距离、
、
(2)放上被碰小球,两球(ma>mb)相碰后,小球a、b的平均落点位置依次是图中?点和?点.
(3)利用该实验测得的物理量,也可以判断两球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的依据是看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解答:解:(1)要验证动量守恒,就需要知道碰撞前后的动量,所以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及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碰撞前后小球都做平抛运动,速度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
所以需要测量的量为:小球a、b的质量ma、mb,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
、
故选AF
(2)a小球和b小球相撞后,b小球的速度增大,a小球的速度减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点距离O点最近,b小球离O点最远,中间一个点是未放b球时a的落地点,所以相碰后,小球a、b的平均落点位置依次是图中A、C点;
(3)B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位置,A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C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
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1=,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2=
,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3=
,
碰撞前的机械能为:mav12
碰撞后ab球的总机械能为:mav22+
mbv32
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则需判断mav12=
mav22+
mbv32
即?
故答案为:(1)A、F;?(2)A、C;(3)
点评:掌握两球平抛的水平射程和水平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7分)(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应稍长一些
B.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其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作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图象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求出打点纸带的平均速度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①某同学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请你指 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
②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下图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 甲 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甲方案摩擦阻力较乙方案小;(2)AB ; (3) ①.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只要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②0.19~0.20内均正确
本题解析:(1)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首先明确实验原理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要从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和便于操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机械能守恒的前提是只有重力做功,实际操作的方案中应该使摩擦力越小越好.故甲方案好一些,因为这个方案摩擦阻力较小,误差小,操作方便,实验器材少.
(2)为了能准确的画出拉力的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线应稍长一点,便于找出两个距离较远的点确定方向,故A正确;由可知,F与x成正比,故作出图象后,图象的斜率为劲度系数,故B正确;在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时,由
求出速度,不需求出平均速度,故C错误.
(3)①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无法得出足够多的点进行分析.
②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与地面的受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砖块受到的支持力是砖块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砖块发生了形变
C.砖块受到的支持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D.砖块受到的重力就是地面受到的压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砖块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地面发生形变,对砖产生向上的支持力,A错误;而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砖块发生形变对地面产生向下的弹力,B正确;砖块受到的支持力作用在砖上,而地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地面上,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相互抵消,C错误;砖块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砖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砖发生形变对地面产生的,是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两个力的性质不同,方向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参考答案:
A、B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随着物块向下运动,弹力逐渐增大,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D物块所受合力方向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物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即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