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0:58:50
1、实验题 (5分)为了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圆弧形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第一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
对齐,小球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点;第二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左侧,测出滑槽末端
与桌面右端
的距离为
,小球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滑块与滑槽之间有摩擦力。
(1)实验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用代号表示).
A.滑槽的高度;
B.桌子的高度;
C.点到
点的距离
;
D.点到
点的距离
;
E.滑块的质量。
(2)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仪器)有?.
(3)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
?.
2、实验题 (6分)如图为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及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几个计数点,还标出了一些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2,打B点时纸带的速度为?m/s。
3、实验题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1)电热丝P必须置于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为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当
时,x为________ m;若悬线长
,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为________ m.
4、实验题 本小题包括A、B两小题,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
A、(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3)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求小车的加速度。
B、(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常量,没有单位,是人为规定的
B.r趋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2)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第一宇宙速度为
?(用g、R表示);
(3)求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的周期(用g、R、G表示)。
5、实验题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小题1: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右图甲所示,可读出摆球的直径为______cm 。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小题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 = 1,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右图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小题3: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 图像如右图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A.
B.
C.
D.
小题4:题③中,在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做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将因此而产生哪一种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小题5: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