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弹力》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3-02 10:25: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6分)某同学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将光电门A、B和电磁铁安装在支架上,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一条竖直线内.当电磁铁断电释放小球后,小球能顺利通过两个光电门.
②实验时先接通电磁铁电源吸住小球,再切断电磁铁电源,小球落下,此时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即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TA、TB.
③测出从小球下落过程中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的距离h及小球的直径D,则小球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是?(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参考答案:(每空3分,共6分)?


本题解析: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由于速度较大,光电门较小,可认为小球匀速通过,所以速度为,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本实验采用的光电门的模型,具有的特点时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看做匀速运动,用一种估算的方法确定瞬时速度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冰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的积雪上,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根据冰的密度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


参考答案:小于?积雪的深度


本题解析:根据可知,同样质量的冰、雪,雪的体积大于冰,所以雪的密度小于冰。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公式m=ρV.
设:人脚印的面积为S,雪的厚度为h雪,冰的厚度为h冰;
则雪的质量为:m雪=ρ雪Sh雪
冰的质量为:m冰=ρ冰Sh冰
则ρ雪Sh雪=ρ冰Sh冰
解得ρ雪=ρ冰h冰/h雪.
又知:h冰=h雪-h脚印;
冰的密度已知,所以还需要测量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
点评:本题考察了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分析问题,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质量、密度的关系,但是不会建立模型,本题也很难顺利求出。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s,测得OA=10cm,AB=8cm,BC=6cm,则A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0.1?),(? 0.9?),(? 2? )


本题解析: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因此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A点为OB两点的中间时刻,因此,加速度大小可根据逐差法求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灵活应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判断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项目
次序
温度粘附力
(N)
1
15
2.0
2
25
3.1
3
30
3.3
4
35
3.6
5
37
4.6
6
40
4.0
7
45
2.5
8
50
1.4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91考试网


参考答案:(1)先根据数据描点再连线如图
91考试网

(2)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温度小于37度时粘附力逐渐增大,大于37度后粘附力逐渐减小,所以: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_______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F1和F2合成的理论值;
?F1和F2合成的实际值(填“F”或“F′”)。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参考答案:
(1)BD?(2)BD?(3)F?′;F?(4)B


本题解析:(1)此实验通过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来测得实验结论,本实验的效果是把橡皮条拉到相同的位置,所以必须沿相同的方向,拉到相同的位置,故AD正确;
(2)A.两细绳不必等长,所以此选项错误;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正确;
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没必要相差很多,所以此选项错误;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以便记录力的方向更准确一些,所以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D.
(3)理论值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所以F’是理论值,实际合力应该沿橡皮条的伸长方向,所以F是实验值。
(4)本实验采用的是分力和合力的效果相同,所以是等效替代法,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