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0:25:33
1、实验题 (6分)某同学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将光电门A、B和电磁铁安装在支架上,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一条竖直线内.当电磁铁断电释放小球后,小球能顺利通过两个光电门.
②实验时先接通电磁铁电源吸住小球,再切断电磁铁电源,小球落下,此时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即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TA、TB.
③测出从小球下落过程中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的距离h及小球的直径D,则小球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是?(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参考答案:(每空3分,共6分)
?
本题解析: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由于速度较大,光电门较小,可认为小球匀速通过,所以速度为
,由运动学公式
可知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本实验采用的光电门的模型,具有的特点时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看做匀速运动,用一种估算的方法确定瞬时速度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冰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的积雪上,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根据冰的密度就可以估测雪的密度。
参考答案:小于?积雪的深度
本题解析:根据
可知,同样质量的冰、雪,雪的体积大于冰,所以雪的密度小于冰。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公式m=ρV.
设:人脚印的面积为S,雪的厚度为h雪,冰的厚度为h冰;
则雪的质量为:m雪=ρ雪Sh雪
冰的质量为:m冰=ρ冰Sh冰
则ρ雪Sh雪=ρ冰Sh冰
解得ρ雪=ρ冰h冰/h雪.
又知:h冰=h雪-h脚印;
冰的密度已知,所以还需要测量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
点评:本题考察了开放性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分析问题,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质量、密度的关系,但是不会建立模型,本题也很难顺利求出。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如图是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s,测得OA=10cm,AB=8cm,BC=6cm,则A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
. 
参考答案:(? 0.1?),(? 0.9?),(? 2? )
本题解析: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因此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A点为OB两点的中间时刻,因此
,加速度大小可根据逐差法求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灵活应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判断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 项目 次序 | 温度 | 粘附力 (N) 1 15 2.0 2 25 3.1 3 30 3.3 4 35 3.6 5 37 4.6 6 40 4.0 7 45 2.5 8 50 1.4 |

参考答案:(1)先根据数据描点再连线如图
(2)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温度小于37度时粘附力逐渐增大,大于37度后粘附力逐渐减小,所以: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_______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某小组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是F1和F2合成的理论值;
?是F1和F2合成的实际值(填“F”或“F′”)。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参考答案:
(1)BD?(2)BD?(3)F?′;F?(4)B
本题解析:(1)此实验通过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来测得实验结论,本实验的效果是把橡皮条拉到相同的位置,所以必须沿相同的方向,拉到相同的位置,故AD正确;
(2)A.两细绳不必等长,所以此选项错误;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正确;
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没必要相差很多,所以此选项错误;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以便记录力的方向更准确一些,所以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D.
(3)理论值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所以F’是理论值,实际合力应该沿橡皮条的伸长方向,所以F是实验值。
(4)本实验采用的是分力和合力的效果相同,所以是等效替代法,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