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1 00:25:57
1、计算题 模块3-4试题
(1)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被称为光导纤维之父。光纤由折射率为n1的内芯和折射率为n2的包层构成,则n1?n2(填>,<或=)。若光导纤维长度为L,光以入射角
射到内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如图12所示,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则光在内芯中传播的速度为 ,光信号从光导纤维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
(2)如图13所示,甲乙两船相距40m,一列水波在水面上从左向右传播,当某时刻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恰位于波谷,且峰、谷间的高度差为0.4m。若波速为4m/s,通过计算回答:① 9s后甲处于上升还是下降状态?② 9s内甲上下运动了多少路程?
参考答案:(1)>?
?
(2)①甲船向下运动
②
本题解析:(1) >? (2’),?
?(2’) ,?
?(2’)
(2)解:由图可知,两船员之间相距
,
?(2’)
由
得
?(1’)
∴
?(1’)
∴ 9s时甲船向下运动?(1’)
由题意知,船振动的振幅A=0.2m
甲船在9s内走过的路程
?(2’)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发现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的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的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量好摆长后摆动中出现松动
C.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D.实验中误将31次全振动数成30次全振动了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考点:
专题:实验题;单摆问题.
分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得出g=
?,根据g的表达式,分析数值偏小的原因.
解答:解:A、摆线拉的过紧会导致测量的摆长偏长,根据g=
,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大.故A错误;
B、摆线松动会导致测量的摆长偏小,根据g=
,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小,故B正确;
C、数振动次数时,读数偏大,则测出的周期偏小,根据g=
,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大.故C错误;
D、数振动次数时,读数偏小,则测出的周期偏大,根据g=
,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以及会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8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Q(x=9m,图中未画出)经过0.5s第一次到达波谷
B.质点P在0.1s内沿波传播方向的位移为1m
C.若在Q(x=9m,图中未画出)处放一接收器,接到的波的频率
小于2.5Hz
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可见周期为0.4s,波长为4m,波速为10m/s,波从4m的质点传播到Q经历时间为5m/v=0.5s,B对;波的频率为2.5Hz,C错;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D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一列波长大于1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的播?处x1=1m和x2=2m的两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波长为
| 4 3 |

参考答案:A、△x=x2-x1=1m,由于波沿x正方向传播,所以A先振动,又由于波长大于1m,所以△t=3s=34T,△x=34λ,λ=43m,故A正确;
B、波速v=△x△t=13m/s,B错误;
C、由振动图象知,在3s末,A、B两质点的位移不相同,C错误;
D、由振动图象可知,1s末A点速度为零,B点速度最大,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弹性绳沿x轴放置,左端位于坐标原点,用手握住绳的左端,当t=0时使其开始沿y轴做振幅为8cm的简谐振动,在t=0.25s时,绳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波速为______cm/s,t=______时,位于x2=45cm的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参考答案:由图可知,这列简谐波的波长为20cm,而波传播四分之一个波长用时0.25s,故周期T=0.25s×4=1s,所以该波的波速v=λT=201cm/s=20cm/s;
从t=0时刻开始到N质点开始振动需要时间t1=x2v=4520s=2.25s,由图可知,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下,故从振动到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需要再经过t2=T2=0.5s,所以当t=(2.25+0.5)s=2.75s,质点N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
故答案为:20;2.7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