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玻尔原子理论》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09 22:40: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
A.13.6eV
B.3.4eV
C.10.2eV
D.12.09eV



参考答案: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知跃迁到第3能级,则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1.51+13.6eV=12.09eV.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
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玻尔理论的成功是保留了一部分经典电磁理论,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A错误,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引入量子观念,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CD正确
点评:关键是对波尔理论的正确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在真空中,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若λ1>λ2,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将________光子(填“吸收”或“辐射”),其光子的波长为________.


参考答案:辐射 λ1λ2/(λ1-λ2)


本题解析:分析:明确原子能级跃迁过程中产生或吸收光子能量与光子波长、频率之间关系.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放出能量,反之吸收能量.比较能级高低能级间能量关系列式求解.
解答:解: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辐射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故:BC能级之间能量等于AB能级与AC能级之间能量之差,即有:,故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3=λ1λ2/(λ1-λ2)
故答案为:辐射;λ1λ2/(λ1-λ2)
点评:明确原子能级跃迁过程中产生或吸收光子能量与光子波长、频率之间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效率为100%的机械是可能的
B.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因而金属是非晶体
C.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其质量将发生变化
D.氢原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将辐射光子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机械的能量耗散是绝对不能消除的,所以效率为100%的机械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
金属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但是不可以说明金属是非晶体,因为各向同性是非晶体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B错误
根据相对论可以知道,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其质量将发生变化,C正确
氢原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将辐射光子,D正确
故选C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它等于133 Cs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据此可知,该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普朗克常量? h="6." 63×10-34J·s) (  )
A.7. 21×10-24eV
B.6. 09×10-24eV
C.3. 81×10-5 eV
D.4. 50×10-5 eV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设133Cs原子在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为T0,由题意知:s,故该电磁波的频率为,则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E=hv=6.63×10-34×9192631770 J=6.09×10-24?J=3.81×10-5?eV.,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