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0:34:29
1、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若调整可变电阻R的阻值,可使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U(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这个过程中
A.R2两端的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等于△U
B.流过R的电流会增加。
C.路端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
D.△U和干路电流的变化△I的比值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说明R2及内阻两端的电压均增大,故R2两端的电压增加量一定小于△U,故A错误;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变小,但总电流增加,流过R的电流会增加,故B正确;电压表示数增加,R2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加量一定小于△U.故C错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可知,△U和干路电流的变化△I的比值保持不变,故D正确。
考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用电阻为18Ω的均匀导线弯成如图所示直径D=0.80m的封闭金属圆环,环上AB弧所对圆心角为60°,将圆环垂直于磁感线方向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根每米电阻为1.25Ω的直导线PQ,沿圆环平面向左以v=3.0m/s的速度匀速滑行(速度方向与PQ垂直),滑行中直导线与圆环紧密接触(忽略接触处的电阻),当它通过环上A、B位置时,求:
(1)直导线AB段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并指明该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
(2)此时圆环上发热损耗的电功率.
参考答案:(1)设直导线AB段的长度为L,圆环的直径为D,感应电动势为E,则有几何关系,
L=D2=0.4m?
?所以:E=BLv=0.6v?
由右手定则得直道线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向B.?
(2)此时圆环上AB弧段的电阻:RAB=186Ω=3Ω,ACB弧段的电阻:RACB=18×56Ω=15Ω
RAB和RACB并联,其总电阻:R外=2.5Ω?
电源内电阻:r=1.25×0.40=0.50Ω?
总电流应为:I=ER并+r=0.20A?
设圆环上发热损耗的电功率为P,则:P=I2R并=0.10W
答:(1)直导线AB段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0.6v,该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向B;
(2)此时圆环上发热损耗的电功率是0.10W.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电源内阻为r,闭合开关S,待电流达到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图示位置向a端移动一些,待电流再次达到稳定后,则与P移动前相比
(?)
?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小灯泡L变亮
C.电容器C的电荷量减小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一些,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和变阻器的电压变化,再分析两电表和电容器电量的变化.
解答:解: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一些,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分析可知: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
B、总电流减小,小灯泡L变暗.故B错误.
C、电流达到稳定后,电容器的电压等于变阻器的电压.变阻器的电压UR=E-I(RL+r)增大,电容器电量增大.故C错误.
D、电源的总功率P=EI,I减小,P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常常按照“局部→整体→局部”的思路分析,电容器关键分析电压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U—I图线,关于此图线,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纵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即E=3.0V
B.横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即I短=0.6A
C.电源的内阻r=5Ω
D.电源的内阻r=1.0Ω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根据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E-Ir可知,U-I图象中,图线和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A对;图线的斜率表示内阻,r=1.0Ω,C错D对;短路电流是指路端电压为零时的电流,0.6A对应的电压为2.4V,B错。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
C.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电阻R1的功率减小
D.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电阻R1的功率增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当触头由中点滑向b端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外电压变大,又由于电流减小使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R2两端电压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