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0:21:20
1、计算题 (18分)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沿磁场边界从A点射入左侧磁场,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其中区域Ⅰ、Ⅲ内是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左边区域足够大,右边区域宽度为1.3d,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区域Ⅱ是两磁场间的无场区,两条竖直虚线是其边界线,宽度为d;粒子从左边界线A点射入磁场后,经过Ⅰ、Ⅱ、Ⅲ区域后能回到A点,若粒子在左侧磁场中的半径为d,整个装置在真空中,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粒子从A点射出到回到A点经历的时间t;
(2)若在区域Ⅱ内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粒子仍能回到A点,求:电场强度E.
参考答案:(1) t=?(2)
(n=4、5、6、……)
本题解析:(1)因粒子从A点出发,经过Ⅰ、Ⅱ、Ⅲ区域后能回到A点,由对称性可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d
由Bqv=m?(2分)?
得v=?(2分)
所以运行时间为t=?(2分)
(2)设在区域Ⅱ内加速的粒子到Ⅲ区的速度为v1
由动能定理:qEd=m
-
mv2?(2分)
设在区域Ⅲ内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分析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
粒子沿半径为d的半圆运动至Ⅱ区,经电场加速后,在Ⅲ区又经半圆运动返回电场减速到边界线的A点,此时设AN=x,则:?(1分)
此后,粒子每经历一次“回旋”,粒子沿边界线的距离就减小x,经过n次回旋后能返回A点。
必须满足:?(n=1、2、3、……) (3分)
求得:(n=1、2、3、……)?(1分)
半径r太大可能从右边飞出磁场,所以必须满足下面条件:
由,得:
?即
;
…… (3分)
由公式:Bqv1=m;得:
(n=4、5、6、……)?(2分)
代入得:(n=4、5、6、……)?(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计算题 如图所示,倾角θ=30°、长L=2.7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平滑连接,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一个质量为m=1kg的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恰好到达圆弧最高点C,又从圆弧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m/s2,假设质点经过斜面与圆弧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质点第1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质点从A到D的过程中质点下降的高度;
(3)质点从开始到第6次经过B点的过程中因与斜面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参考答案:解:(1)设圆弧的半径为R,则质点从C到B过程,
由? ?
得: N=3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质点第1次经过B点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30N。
(2)设质点第一次由B点沿斜面上滑的速度为, B点到D点的距离为L
?
代入数据解得:=0.9m?
则质点从A点到D点下降的高度h=0.9m?
(3)设质点第2次由B点沿斜面上滑的速度为,沿斜面上滑的距离为L2.则
?
得:?
同理可推得:
质点第n次由B点沿斜面上滑的距离Ln为
所以质点从开始到第6次经过B点的过程中,
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为S=L+2(L1+L2)=5.1m?
Q=μmgcos30°S=12.75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学校科技小组对一辆自制小遥控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图所示的v-t图象,已知小车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0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在10s末停止遥控,关闭电动机.小车的质量m=1kg,整个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求:
(1)小车所受的阻力f;
(2)小车在2-10s内牵引力的功率;
(3)小车在14s内阻力f做的功.
参考答案:(1)在7~10s内小车匀速运动故F=f,所以P=Fv=fvmax=8f,
而在0~2s内小车的加速度a=△v△t=42=2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合=ma,
即F-f=ma,
所以:F=f+ma=f+1×2=f+2,
故在t=2s时有:P=(f+2)×4,
由于在2~10s内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
所以f×8=(f+2)×4,
解得:f=2N.
(2)t=10s时牵引力的功率P=Fv=2×8=16W;
(3)摩擦力在0~2s内所做的功为:W1=-fx1=-2×4×22=-8J,
根据动能定理2~10s对小车有:P△t+W2=12mv2-12mv22,
解得:W2=-P△t+12mv2-12mv22=-16×8+12×1×(64-16)=-128+24=-104J,
在10~14s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fm=-22=-1m/s2,
所以在t=14s时物体的速度v3=0,
故在10~14s内阻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3=-2×8+02×4=-32J,
故0~14s内摩擦阻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W1+W2+W3=-8-104-32=-144J.
答:(1)小车所受的阻力为2N;(2)小车在2-10s内牵引力的功率为16W;(3)小车在14s内阻力f做的功为-144J.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在光滑绝缘竖直细杆上,套有一小孔的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杆与以正电荷Q为圆心的某一圆周交于BC两点,小球从A点无初速释放,AB=BC=h,小球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
3gh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4.30m、
1.35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参考答案:解:(1)小物块从A→B→C→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将、
、s、μ、g代入得:
=3m/s
(2)小物块从A→B→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将、s、μ、g代入得:
=6m/s
小物块沿CD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g
=6m/s2
小物块沿CD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1s
由于对称性可知小物块从最高点滑回C点的时间=1s
故小物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2s
(3)对小物块运动全过程利用动能定理,设小滑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有:
将、μ、g代入得:
=8.6m
故小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为2s-=1.4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