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2 23:31:56
1、简答题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①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在答卷纸上),②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______;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2.
参考答案:
(1)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也就是说图中a段纸带高度代表0.05s时的瞬时速度,b纸带高度代表0.15s时的瞬时速度,
c纸带高度代表0.25s时的瞬时速度,d的高度代表0.35s时的瞬时速度,e代表0.45s时的瞬时速度.
所以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y轴相当于v轴;
(2)b纸带高度代表0.15s时的瞬时速度,所以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b段纸带的长度.?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时间时0.1s,所以平均速度也就是0.05s时的瞬时速度为0.2m/s;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所以平均速度也就是0.45s时的瞬时速度为1m/s;由由以上可知△v=0.8m/s,△t=0.4s;所以加速度a=△v△t=2.0m/s2
故答案为:(1)①如右图所示?②y轴?(2)b?(3)2.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安培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中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作用的是荷兰物理学之家洛伦兹,不是安培,故A是不对的;B中牛顿虽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得出的,故B不对;C中是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C也不对;D中的说法是正确的,故该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某同学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图中_____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____是合力的实验值。
参考答案:F,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若已知两个物体间的某种力F与两物体间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即(k是与r无关的常数)。现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关系,实验后利用得到的数据作图,利用图象研究F与r的关系,下列四种坐标系应选用的最佳坐标系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细线上挂适当的钩码,释放小车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被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m/s2,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大小v2=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中,该同学测出拉力F(钩码重力)和小车质量M,根据计算出加速度。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要比利用纸带测出的加速度大。若该同学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错误,试分析其原因。(至少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同学在完成同样的实验时,每次实验在吊挂之处逐次增加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利用纸带测出每次小车的加速度,如果小车质量为100 g,细绳质量可忽略,则下列曲线最适合描述小车加速度随着吊挂钩码个数变化的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16(0.15也算对),0.36
(2)①存在摩擦阻力,②绳的拉力小于钩码重力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