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直线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6-29 06:18: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大小和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由h=12gt2
得物体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
A.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D.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数学公式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差和位移之差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设a、b两个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v1、v2,加速度为a,由于a、t相同,则由vt=v0+at得两物体的速度之差为:△v=v1-v2=v10-v20=△v0,所以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
由公式数学公式可得两物体的位移之差为:△s=(v10-v20)t=△v0t,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做这类题目不能单凭感觉,要根据具体运动学公式进行推导,因此对运动学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进行有关数学推导.


本题难度:困难



3、简答题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正以2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前方出现紧急情况,司机立即刹车,直到汽车停下.已知汽车的质量为3.0×103kg,刹车时汽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为2.4×104N,求:
(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
(3)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


参考答案:(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F阻=ma
得a=F阻m=2.4×1043.0×103m/s2=8m/s2?
(2)由v=v0-at得
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t=v-v0-a=0-28-8s=3.5s
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 x=v2t=282×3.5m=49m?
答:
(1)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2)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运动的时间为3.5s;
(3)从开始刹车到最终停下,汽车前进的距离49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1m,B、C间的距离为2m,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则物体通过A点和B点时的速度之比为______,O、A间的距离为______m.


参考答案:设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相等时间为T,vB=xAC2T=32T
△x=aT2=1,vA=vB-aT=vB-1T=12T
所以物体通过A点和B点时的速度之比为1:3.
设OA段的位移为x,则有vA2=2ax,而vB2-vA2=2a×1,又vB=3vA,综合三个式子得,x=18m.
故本题答案为:1:3,18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B.奥斯特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分析:本题应根据富兰克林、奥斯特、库仑、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科学家的成就进行解答.
解答:A、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了放电现象,发明了避雷针.故A正确.
B、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故C正确.
D、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一些电学上的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