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06:09:06
1、选择题 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 年科学家们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经过 6 次a 衰变后的产物是
Fm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 , 259
B.124 , 265
C.112 , 265
D.112 , 277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在核反应前后,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例如的“镜像核”,同样
也是
的“镜像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镜像核”
B.互为“镜像核”
C.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D.核反应的生成物中有α粒子,该反应是α衰变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考查原子物理知识。13 7N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6,13 6C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依题意13 7N和13 6C互为镜像核,B对;15 7N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16 8O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A错;对D选项中的核反应为轻核的聚变反应,D错;β衰变的本质是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C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核反应方程+
→
+(X)的括弧中,X代表的粒子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则X的质量数为4+14-17=1,核电荷数为2+7-8=1,所以X代表的是质.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1)(4分)原子核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
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I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B.
?C.
?D.
?E.
(2)(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参考答案:(1)ACD?(2)3
本题解析:(1)发生α衰变时放出,发生β衰变时放出电子
,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化,电荷数增加1,由质量数的变化可确定α衰变的次数(必须是整数),进而可知β衰变的次数。若原子核
衰变成
,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
,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82+2×7-90=6,均是整数,符合要求,选项A正确。同理,逐一判断可知,ACD符合要求。
(2)设三个物块的质量均为m;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1;A、B与C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2mv1
mv=3mv2
设第一次碰撞中动能的损失为ΔE1,设第二次碰撞中动能的损失为ΔE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考点定位】(1)考查核反应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2)考查动量守恒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 分,最低得0分)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铀核()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
衰变和6次
衰变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E.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
C的1/4,,已知
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参考答案:BCE
本题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最早提出的,选项A 错误;铀核()衰变为铅核(
)的过程中,要经过(238-206)÷4=8次
衰变和82-(92-8×2)=6次
衰变,选项B正确;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C 正确;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太小,选项C 错误;骸骨中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C的1/4,说明经过了2个半衰期,即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选项E 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