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05:37:19
1、计算题 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行驶时,恰有一自行车以6 m/s的速度从车旁匀速试过。
⑴ 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距离是多少?
⑵ 何时追上自行车,追上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1)3s? 9m(2)6s? 12m/s
本题解析:设两者相距为,根据题意则
,这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当t=3s有最大值,距离为9m;
当为零时相遇,所以t=6s(t=0s舍弃),所以汽车速度为v=at=12m/s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将已知量代入相关公式即可,通过数学一元二次函数的知识,便能求出最大值,以及何时相遇。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
时刻/s | 1.0 | 2.0 | 3.0 | 5.0 | 7.0 | 9.5 | 10.5 速度/m?s-1 3 6 9 12 12 9 3 |
参考答案:(1)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是12m/s.
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知,4s末速度为12m/s,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知9s末的速度为12m/s.在4~9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3.0s前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9.5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1=△v△t=3m/s2
a2=△v△t=-6m/s2
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2)对9.5s后分析,需再经△t停下.
△t=△va=0-9-6s=1.5s
运动时间t共=9.5+△t=11s
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共经历的时间是11s.
(3)前4s内的位移x1=12a1t12=12×3×16m=24m
在4~9s内的位移x2=vt2=12×5m=60m
在9~11s内的位移x3=v2t3=6×2m=12m
所以总路程s=x1+x2+x3=96m
故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96m.
答:(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12m/s,
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相等.
(2)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11s
(3)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96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6m
C.0~1s内的加速度小于2~4s内的加速度
D.0~2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A、0~1s内的平均速速度:v平均=v0+v2=2m/s,故A错误.
B、0~2s内的位移大小即梯形面积大小为6m,故B正确.
C、0~1s内的加速度:a=△v△t=4m/s2;2~4s内加速度:a=△v△t=-2m/s2;所以前一段加速度大,故C错误.
D、0--2秒内物体先匀加速,后匀速.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
(1)前10s汽车的加速度
(2)后10s汽车的加速度
(3)汽车在50s内的总位移.
参考答案:
(1)由图可知前10s的加速度为:a1=v10-v0t=20-1010=1m/s2
(2)由图可知后10s的加速度为:a2=v50-v40t=0-2010=-2m/s2
(3)由v-t图的面积表示位移,得50s内的位移为:x=(10+20)×102+(30+40)×202=150+700=850m
答:
(1)前10s汽车的加速度a=1.0m/s2
(2)后10s汽车的加速度a=-2.0m/s2
(3)前10s汽车的加速度s=850m/s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如图,小木块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前进了0.45m抵达B点时,立即撤去外力,此后小木块又前进0.15m到达C点,速度为零.已知木块与斜面动摩擦因数μ=
3 |
3 |
参考答案:
(1)木块在BC段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μmgcos30°=maBC
解得aBC=gsin30°+μgcos30°=7.5m/s2
(2)由vc2-vB2=2aBCxBC
解得:vB=1.5m/s
(3)A→B过程:vB2-vA2=2aABxAB?
解得aAB=2.5?m/s2
木块在AB段受到重力、外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
? F-mgsin30°-μmgcos30°=maAB
代入数据解得:F=10N
答:(1)木块在BC段加速度的大小为7.5m/s2;
? (2)木块向上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1.5m/s;
? (3)木块在AB段所受的外力F大小为10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