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04:45:10
1、实验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省略4个点。
⑴根据 可判定小球做 运动.
⑵计算B、C、D、E各点瞬时速度, vB= m/s,vC= m/s,vD= m/s,
vE= m/s.(保留两位小数)
⑶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2分)
⑷并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 m/s2。
⑸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则交点的的物理意义是
参考答案:⑴cm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⑵vB= 0.88m/s,vC=" 1.23" m/s,vD=" 1.58" m/s,vE=" 1.93" m/s.⑶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
⑷a=" 3.5" m/s2 ⑸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即物体在点A时速度为0.53m/s
本题解析:(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定依据是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之差等于恒量,由纸带的数据求得cm,所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纸带数据得,
,
,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由相邻计数点间省略4个点,故打点周期T=0.1s,所以
=0.88m/s,同理
="1.23" m/s,
="1.58" m/s,而
,所以
=" 1.93" m/s;
(3)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描点画图时,注意要连成直线,而不是折线;
(4)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加速度a=" 3.5" m/s2
(5)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则交点的的物理意义是运动的初速度,即物体在点A时速度为0.53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t图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A.摆线上端未系牢,摆动中松驰了
B.把摆线长当摆长
C.把摆线长加摆球直径当成摆长
D.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1”,直到第30次同向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的经历时间t,用周期T=t/30来进行计算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上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A.时间
B.合外力
C.加速度
D.位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可以判断各物理量是否能正确得出.
解答:解:A、打点计时器是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所以数点就知道时间间隔,故A正确.
B、物体所受合外力F=ma,因为不知道物体质量,所以合外力无法根据纸带求得,故B错误.
C、刻度尺能测得长度,数点可以知道时间,利用逐差法,故可以知道加速度,故C正确.
D、位移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得了.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点评:分清楚实验中能够通过仪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和运用物理规律间接求得的物理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设计一个课题名称为快速测量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他们设想通过计算脚踏板转动的角速度推算自行车的骑行速度。经过骑行,得到如下数据:在时间t内脚踏板转动圈数为N,那么脚踏板转动的角速度w= ;要推算自行车的骑行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则自行车的骑行速度的计算公式v= 。
参考答案:(2分); 小齿轮半径r1,大齿轮半径r2,后车轮半径r3 (3分);
wr1r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游标卡尺读数为 cm。
参考答案: 1.14cm
本题解析:螺旋测微器固定尺上每个小格表示0.5mm,可动尺上每个小格表示0.01mm,测量时需要孤独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1.5+0.130=11.630mm,游标卡尺,10分度的游标尺中每个小格表示0.1mm,游标卡尺读数为:11+0.4=11.4mm=1.14cm
故答案为: 1.14cm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