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3 22:08:53
1、选择题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拉物体时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B.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受到的支持力,是汽车轮胎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C.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施的弹力,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用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竹杆形变而产生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弹力的产生和方向的判断,绳拉物体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但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与其相反,A错;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受到的支持力,是地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B错;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施的弹力,是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错;用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竹杆形变而产生的,D对;
点评: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量的方向相反,比如A对B的弹力是A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对A的弹力是B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 ______。
A.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
B.用两支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C.若用两只弹簧秤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拉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
D.若F1和F2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N,则合力F的方向不变,大小也增加1N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A、合力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错误,应选
B、为了使两次实验对橡皮筋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故用两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正确,不选
C、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定成立的,如果画出的差距太大,说明实验时出现错误;错误应选
D、若和
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N,合力F大小不一定也增加1N;错误应选
故选ACD
点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铅笔记录小球位置时,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
①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Hz;
②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m/s;
③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m/s。
参考答案:(1)ACE ;(2)①? 10Hz?;?②? 1.5m/s ;?③? 2.5m/s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是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故A正确;因为要画同一运动的轨迹,必须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相同,且由静止释放,以保证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故B错误,C正确;因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相同时间里,位移越来越大,因此木条(或凹槽)下降的距离不应是等距的,故D错误;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故F错误,E正确。
(2)①在竖直方向上有:△h=gT2,其中△h=2L=2×5=10cm,照相机闪光周期T==0.1s,频率f==10Hz。
②水平方向匀速运动,x=v0t,水平分速度:=1.5m/s。
③在B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2m/s,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 2.5m/s。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弹力变大摩擦力就一定变大
D.摩擦力变大弹力就一定变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C错误;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B正确;摩擦力变大,如果是静摩擦力和弹力没有关系,如果是滑动摩擦力,也有可能是μ变大,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拳头击打墙壁,感到疼痛,说明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
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逐一分析各个实例,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A、用拳头击打墙壁,感到疼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拳头受到的力和墙壁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而且是同时产生的,感到疼痛,说明墙壁对拳头的作用力较大,故A正确;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有作用,不过力较小,故B错误;
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手受到的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此类题目涉及到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重力等多个知识点.关键是要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有正确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