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1 04:32:57
1、实验题 薄板的重心位置可以用悬挂法求出。先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
作出直线AB,然后在D点把物体悬挂起来,作出直线DE,如图即
可知重心在两直线AB、DE交点C处,其实验原理是 ?。
参考答案:二力平衡
本题解析:分析: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是一个物体受力的总效果的反应.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将物体沿A点吊起,然后沿A点竖直方向画一条线段AB,
将物体再沿C点吊起,然后沿C点竖直方向画一条线段CD,两条线段的交点0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将物体吊起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这种方法运用了二力平衡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识.
答:运用了二力平衡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心、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和重力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正向着弹簧运动,且使弹簧压缩,则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物体A受重力、动力、摩擦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
B.物体A受重力、弹簧的弹力、摩擦力和支持力
C.弹簧的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D.弹簧的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都是水平向左的
参考答案:A、B:选取A为研究的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重力、弹簧的弹力、摩擦力和支持力.故A错误,B正确;
C: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受到的弹力向右.与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是阻力;以地面为参考系,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A运动的方向相反,是阻力.故C错误;
D:根据C的分析可知,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都是水平向右的.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到的重力也越来越大
B.对同样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形变的大小,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静摩擦的方向可能与其运动方向相同
D.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假设斜面对它有弹力,方向应该与斜面垂直,此力沿水平方向有分力,而水平方向没有力可以和该分力平衡的力,假设错误故该力不存在所以A正确,B,C,D均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W—v图象,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
(3)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D? (2)B(3)可能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本题解析:(1)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个数,来改变拉力做功,D错误;
(2),故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B
(3)木板倾斜太少使物体初加速度过慢使得纸带上打出的点一开始很密,然后速度上来后使得纸带上打出的点稀疏而又因为木板倾斜太少使速度有快速地下降又使在最后纸带上的点变密,在刚好平衡力的时候应该是各个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点评:本实验当中关键的是如何实现让功成倍的增加,如何测到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橡皮筋拉动小车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选项中涉及到实验的几个细节,是一道易错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