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1 04:03:31
1、选择题 如图19-3-5所示,x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发射放射线,放射线首先通过一块薄铝箔P,并经过一个强磁场区域后到达计数器,计数器上单位时间内记录到的射线粒子是一定的.现将强磁场移开,计数器单位时间内所记录的射线粒子基本保持不变.多面手再将薄铝箔P移开,则计数器单位时间内记录的射线粒子明显上升,则可以判定x为( )
图19-3-5
A.纯β放射源
B.纯γ放射源
C.α及β放射源
D.α及γ放射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磁场对射线粒子没有影响,可以肯定有γ射线,但肯定没有β射线,由于去掉薄铝箔后明显上升,一定是α粒子,因为α粒子穿透性弱,所以不能穿透铝箔,去掉铝箔后可以明显增多.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参考答案: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汤姆逊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故B错误;
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内有复杂的结构,故C错误;
D、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首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
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
③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
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1)如图是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______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______结构模型,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原子的正电荷及______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2)根据波尔原子结构理论,电子处在n=2轨道上比处在n=4轨道上离原子核的距离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氢原子处在n=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条,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En=
E1 n2 |
v1 v2 |
参考答案:(1)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此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实验中,发现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原子的正电荷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2)根据玻尔原子理论,能级越高的电子离核距离越大,故电子处在n=2轨道上比处在n=4轨道上离氢核的距离近,
跃迁发出的谱线特条数为N=C2n=n(n-1)2,代入n=4,解得6条谱线,
因为E4=E116,当氢原子由第4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发出光子能量hν1=E4-E1=-15E116.
因为E2=E14,当氢原子由第2能级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hν2=E2-E1=-34E1
解得ν1ν2=54.
故答案为:(1)α粒子散射;核式;绝大部分质量;(2)近;6;5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