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7:38:25
1、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在高度差h="0.5" m的平行虚线范围内,有磁感强度B="0.5" T、方向垂直于竖直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正方形线框abcd的质量m="0.1" kg、边长L="0.5" m、电阻R=0.5,线框平面与竖直平面平行,静止在位置“I”时,cd边跟磁场下边缘有一段距离。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4.0" N向上提线框,该框由位置“I”无初速度开始向上运动,穿过磁场区,最后到达位置“II”(ab边恰好出磁场),线框平面在运动中保持与磁场方向垂直,且cd边保持水平。设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g取10
,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距磁场下边界的距离H;
(2)线框由位置“I”到位置“II”的过程中,恒力F做的功是多少?线框内产生的热量又是多少?
参考答案:(1)(2)
本题解析:(1)在恒力作用下,线圈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线圈的加速度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1分)
从线圈进入磁场开始做匀速运动,速度为,则: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1分)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1分)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为(1分)
因线框做匀速运动,则有(1分)
联立上述几式,可解得m/s(1分)
由解得
m(1分)
(2)恒力F做的功J(1分)
从边进入磁场到
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等于线框增加的重力势能和产生的热量Q,即
(1分)
解得:(1分)
或
考点:功能关系,动能定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像为下图中的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参考答案:(1)C(2)远小于,不需要(3)C(4)C
本题解析:(1)实验过程中可利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抵消摩擦力,具体操作为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
(2)设小车的总质量为,钩码的总质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
,对
:
解得:,要使
,则需要
,即小车的总质量远远于大钩码的总质量
当摩擦力平衡时满足,即
,所以只需要角度满足关系式即可,与质量无关,所以当质量发生变化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平衡摩擦力过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则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小车就有了一定的加速度,故选C
(4)本实验需要控制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控制外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故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所以选C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它同时受到三个大小分别为F1=2N、F2=4N、F3=8N的水平力作用后,加速度可能是
A.0.5m/s2
B.2m/s2
C.4m/s2
D.8m/s2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三个力的方向未知,故与
的合力为
,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加速度的范围:
,满足在范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B、C项;故选BC.
考点:本题考查了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建筑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1及对地面的压力F2大小分别为(g取10 m/s2) ( )
A.F1=200N
B.F1=210N
C.F2="490" N
D.F2=700N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
,对人受力分析,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地面的支持力,重力,人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所以有
,解得
,故人对地面的压力
,故BC正确;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在斜面底端垂直斜面固定一挡板,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质量为M=1.0 kg的木板与轻弹簧接触但不拴接,弹簧与斜面平行且为原长,在木板右上端放一质量为m=2. 0 kg的小金属块,金属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75,木板与斜面粗糙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5,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金属块突然获得一个大小为v1=5.3 m/s、方向平行斜面向下的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当弹簧被压缩x=0.5 m到P点时,金属块与木板刚好达到相对静止,且此后运动过程中,两者一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设金属块从开始运动到与木块达到相同速度共用时间t=0.75 s,之后木板压缩弹簧至最短,然后木板向上运动,弹簧弹开木板,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sin θ=0.28、cos θ=0.96,g取10 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求木板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
(2)求弹簧被压缩到P点时的弹性势能是多少?
(3)假设木板在由P点压缩弹簧到弹回到P点过程中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木板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滑行的距离?
参考答案:(1)10 m/s2,沿斜面向下(2)3.0 J(3)s=0.077 m
本题解析:(1)对金属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
a=μ1gcos θ-gsin θ=4.4 m/s2,沿斜面向上(1分)
木板受到金属块的滑动摩擦力F1=μ1mgcos θ=14.4 N,沿斜面向下(1分)
木板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
F2=μ2(M+m)gcos θ=7.2 N,沿斜面向上(1分)
木板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a0==10 m/s2,沿斜面向下(1分)
(2)设金属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为v2,对金属块,应用速度公式有v2=v1-at=2.0 m/s(1分)
在此过程中分析木板,设弹簧对木板做功为W,其余力做功为Ma0x,
对木板运用动能定理得:Ma0x+W= (1分)
解得W=-3.0 J,说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3.0 J(1分)
(3)金属块和木板达到共速后压缩弹簧,速度减小为0后反向弹回,设弹簧恢复原长时木板和金属块的速度为v3,在此过程中对木板和金属块,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得:
Ep-(F2+Mgsin θ+mgsin θ)x=(M+m)
-
(M+m)
(2分)
木板离开弹簧后,设滑行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
-(M+m)g(μ2cos θ+sin θ)s=- (M+m)
(2分)
解得s=0.077 m(1分)
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