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7:14:36
1、计算题 两辆汽车相距120千米,甲车在乙车前面,乙车速度是90千米/小时,乙车追上甲车用了6个小时,问甲车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v1=70(km/h)
本题解析:此题是一道追击计算题,在慢速度、快速度、追击时间、相差(路程或时间)四个量中给三个,求第四个。做题之前建议画线段图来理清条件,别张冠李戴。明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中,除了4个显性条件外,还有两个隐性条件,追击时间是相等的,总路程是相等的。列方程的起点是从等量开始,然后逐步去展开,此题采用的路程等量展开的。这个字母式可以作为追击的通式。此题求的是慢速度v1。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1秒到达斜面中点,那么物体下滑的总时间是
A.2s
B.s
C.4s
D./2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设斜面的长度为x,加速度为a;则分别对全部位移和中间位移列出方程,联立可解得总时间.
解答:由位移公式可得:=
at2;
x=at22;
联立解得:
t2=s
故选B.
点评:在解决运动学题目时,列方程组是常用的方法,要注意找出各部分间的关系联立方程求解.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如图,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B.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3:4
C.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相等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v2=2ax,可求出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
C、AB段和BE段的位移比为1:3,可知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相等,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D、看每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是否相同去判断速度的增量关系.
解答:A、根据v2=2ax,v=,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B:vC:vD:vE=1:
:
:2.故A正确,B错误.
? C、AB段和BE段的位移比为1:3,可知两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相等,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用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故C正确.
?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间不等,所以速度的增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速度位移公式,以及知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如图,甲、乙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具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匀速奔跑,乙在接力区待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乙应在距离甲多远处起跑.
参考答案:设最大速度为v.从乙起跑到接棒的过程中,甲乙运动时间t相同.
对于乙,其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
a=v22s 其中:s=25?m
设乙从起跑到接棒奔跑的距离为s1,则:s1=(0.8v)22a=16?m
对于甲,其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设其在乙从起跑的接棒这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2,则:t=s10.8v2或t=0.8va
故:s2=vt=40?m
所以,乙起跑时,离甲的距离为:△s=s2-s1=24?m.
答:乙应在距甲24m处开始起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每分钟内平均速度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每分钟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即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运动,所以只有大小不变是不能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A错误,物体在每分钟内的平均速度相等,在每分钟内的位移相等不一定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BC错误,物体的瞬时速度不变即物体做的一定时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瞬时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