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7:10:38
1、选择题 如图1-3-13和图1-3-14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103 N/m
C.当弹簧受F2="800" 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x2="40" cm
D.当弹簧伸长为x2="20" cm时,弹簧产生的拉力为F1="200" N?
图1-3-13?图1-3-14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由题图知,当弹簧所受的拉力F1=2×102 N时,其伸长量x1="10" cm;当弹簧所受的拉力F2=8×102 N时,其伸长量x2="4" cm,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由胡克定律,则有:
F1=kx1?①
F2=kx2 ?②
代入数值,得k="20" N/cm=2×103N/m,故选项B、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如图所示,A、B两个矩形小木块用轻弹簧连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木块A和木块B的质量均为m。若用力将木块A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一直到木块B刚好要离开水平地面时释放木块,木块A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木块B始终不离开地面。求:木块A做简谐振动时的振幅、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参考答案:(1)(2)加速度最大
(3)
本题解析:(1)刚释放A时,弹簧伸长X1,F1=mg=KX1
A平衡时,弹簧压缩X2,F2=mg=KX2,
(2)刚释放A时,其加速度最大,则
(3)A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A刚释放和经平衡位置时,,弹性势能相等,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点评:本题是动量和能量相结合的题目,难度较大,在解决本题的时候要注意B刚要离开地面是指B的受力刚好为零的时刻,在第二问中,抓住B刚好离开地面这一个条件,也就是前后两次在碰撞之后A离开地面的高度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20分)
(1)(6分)从下图中读出球的直径是?mm。
(2)(14分)有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代号为④,经过初步粗测其内阻大约为3kn,现在的任务是: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现在实验室可提供的器材有:
①取值范围为0.1Ω到9999.9Ω,最大电流为0.1A,代号为Ra的电阻箱一台;
②最大电阻为1000Ω最大电流为0.2A,代号为尺Rb的滑动变阻器一个;
③开路电压约为5V、内阻可忽略不计的电源一个,代号为E;
④代号为K的电键一个;
⑤供连接用的导线若干条。
要求:(a)在这些器材中,适当选择有用的器材,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用器材的代号。
(b)列出测量步骤:并写出计算电压表内阻的最终表达式。
参考答案:
(1)11.70? …………6分
(2)注意:选用其它方案测量的,只要合理,可以适当参照本方案适当给分。
…………14分
(a)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b)由分析可以确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待测电压表V、电阻箱Ra、电源E和电键K按图所示电路用导线连成测量电路。
②把Ra放至最大值,按下电键K,接通电路。
③调节电阻箱Ra的电阻值,使得电压表的指针指向3.0V(即指针满偏),记下此时电阻箱Ra的阻值,记作:R1。
④增大电阻箱Ra的阻值,使得电压表的指针指向1.5V(即指针半偏),记下此时电阻箱Ra的电阻值,记作:R2。
该电压表内阻的最终计算式为:RV=R2-2R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小明和小帆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连接的问题,小明和小帆同学分别有两种接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填“甲”或者“乙”)
(2)(2分)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3)(6分)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g=10m/s2)
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m/s。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m。
参考答案:(1)甲?(2)D?(3)1? 0.693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 为了方便增加橡皮筯,橡皮筋从车顶的钉子上跨过,而不系上,同时,这样可以保证两边橡皮筯的两边的拉力相等;
(2)当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小车阻力补偿的方法是平衡摩擦力;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则在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后,由于过一段距离后又被橡皮筋反拉着,导致速度减小,出现“两端密、中间疏”现象,故A、B、以C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3)设运动时间为t、小球的初速度为v,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斜面上,有tanθ=,又x=vt,y=
,解得,x=
,由图可知:
=0.2,得v=1m/s;当斜面倾角θ=60°时,设斜面长度为L,有:竖直方向:Lsin60°=
,水平方向:Lcos60°=vt。解得L= 0.693m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电源(选“直流”或“交流”),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s时间打一次点.
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
A.纸带从墨粉纸上方穿过限位孔
B.纸带从墨粉纸下方穿过限位孔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点源
参考答案:① 交流(2分),0.02; ② BC
本题解析: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源,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故周期为
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纸带从墨粉纸下方穿过限位孔,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选BC
点评: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