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01:22:28
1、计算题 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2kg,木板上左端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物块可看成质点),物块与木板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向右的恒力F=2N持续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相对木板移动L=1m,取g=10m/s2。求:
(1)此时物块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木板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参考答案:解:(1)对物块,=1m/s2?
经时间t 位移
对木板,=0.5m/s2?
经时间t 位移?
据题意,m?
解得,t=2s
所以2m/s
(2)=1m。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10年1月4日,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如图所示,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 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A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可能是静止的,C错;平均速度指的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本题没有交代两位置的直线距离,所以平均速度无法求得,D错;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16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1.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3m/s,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2m,C点和圆弧的圆心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0." 8、cos530=0.6。求:
(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参考答案:(1)22.5牛(2)32J
本题解析:(1)设小物体在C点的速度为vc,在C点由?;解得
设在D的的速度为vD,从C到D,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在D点设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解得="22.5N"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2.5牛,方向竖直向下。
(2)设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度为:
?
?
物体由D点向左运动至速度为零,所用时间,位移
?:
?
?
时间内传送带向右的位移为
,
?
物体速度由零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过程,所用时间,
?
通过的位移,
?传送带的位移为
小木块相对传送带移动的路程为 : ;
,解得Q=32J。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做变速运动的几个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位移最大的质点是:(? )
A.加速度最大的质点
B.初速度最大的质点
C.末速度最大的质点
D.平均速度最大的质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是
A.加速度a=
B.功率P=
C.速度v=
D.电阻R=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解答:比值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所决定.
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加速度a=是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的,不是比值定义的,故A错误,功率等于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属于比值法定义.
本题选不是比值定义法的
故选A
点评:中学物理中,有相当数量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