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卷《光的波粒二象性》试题巩固(2018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8-10-13 00:59: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______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参考答案:A、麦克斯韦根据他提出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提出了光的电磁说,故A正确.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故B错误.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枣糕式模型,故C错误.
D、居里夫人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锌板上,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锌板上发射的光电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
C.质量为10-3kg、速度为10-2m/s的小球,其德布罗意波长约为10-23m,不过我们能清晰地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
D.人们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一晶体中原子间距大致相同


参考答案:A、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怎样增大光的强度,也不会有光电子逸出,如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而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故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故只能证明实物的粒子性,故C错误.
D、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
B.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
C.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
D.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显示波动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已知每秒从太阳射到地球的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1.4×103J,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均为5.5×10-7m,太阳向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日地间距离为1.5×1011m,普朗克恒量h=6.6×10-34J?s,估算出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可见光子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设地面上lm2的面积上每秒接受的光子数为n,则有:pt?45%=nhcλ
代入数据解得n=1.75×1021个/m2.
设想一个以太阳为球心,以日地间距离R为半径的大球面包围着太阳,大球面接受的光子数即太阳辐射的全部光子数,则所求的可见光光子数为:
N=n4πR2=1.75×1021×4×3.14×(1.5×1011)2=5×1044个.
答: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光子数为5×1044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发光物体不是连续发光的,而是一份一份发出的
B.光不是电磁波
C.光就是由大量实物粒子组成的
D.部分的光是波,部分的光则是粒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