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1 01:08:19
1、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Ω" ,R2="4Ω" ,R3="6Ω" ,R4="3Ω" 。
(1)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6分)
(2)当加在电路两端的电压U =42V时,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6分)
参考答案:(1)14Ω(2)I3="1A" ,I4 =2A
本题解析:(1)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2)根据欧姆定律,得
由于R1、R2在干路上,所以它们的电流都为 I1=I2="I=3A" .
对于电阻R3和R4,有?,即
且 I=I3+I4?,得I3="1A" ,I4 =2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想求得等效电阻的值,需要明确电路中的串并联结构,利用并联分流和串联分压的原理求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D.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外电路电阻越大,电动势就越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电阻率越大,表示其导电性能越不好,A错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错误;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C正确;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无关,只与电源本身有关,D错误。
考点:电阻率、电动势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r=0.5Ω,标有“8 V,16 W”的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电动机M绕组的电阻R0=1Ω,求:
小题1:路端电压;
小题2:电源的总功率;
小题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参考答案:
小题1:8 V
小题2:40 W
小题3:12 W.
本题解析:
(1)路端电压等于电灯L的电压,即为8 V.
(2)由E=U+Ir得
I== A=4 A
电源总功率P总=EI=40 W.
(3)电动机的电流IM=I-IL=2 A
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
P入=UMIM=8×2 W=16 W
电动机内阻消耗的功率
P内=IR0=22×1 W=4 W
所以输出功率为
P出=P入-P内=16 W-4 W=12 W.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1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30V,内阻为r=1Ω,电灯上标有“6V,12W”字样,直流电动机线圈电阻R=2Ω。若闭合开关后,电灯恰能正常发光,
求:(1)流过电灯的电流是多大?
(2)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1)2A(2)22V(3)36W
本题解析:(1)因为闭合开关后,电灯正常发光,又因为电动机和电灯是串联关系,所以根据公式可得I=P/U=12/6=2A
(2)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器,所以不能用?,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M=E-U-Ir=30-2-6=22V
(3)电源的输出功率等于电源功率与内阻消耗的功率之差,即P机=PM-PQ=UMI-I2R=44-8=36W
点评:对于电动机电路,要正确区分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是非纯电阻电路;当电动机被卡住不转时,是纯电阻电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变小
B.灯泡L变亮
C.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增大
D.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容器C和定值电阻串联后两条支路再并联.当电路稳定后,电容器这一路没有电流,相当于开关断开,对另一路没有影响.电容器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分析灯泡亮度和电容器电量的变化。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错误
B、R阻值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知通过灯泡的电流减小,灯泡L变暗;错误
C、由可得,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减小;错误
D、由知,通过电源的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增大,由
得,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的要抓住电容器的特点:当电路稳定时,和电容器串联的电路没有电流,相当于导线,电容器电压等于这一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