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原子核的组成》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8-10-02 05:05: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一种衰变叫EC衰变,EC衰变发生于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的放射性原子核.核内的一个质子()可以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并放射出一个中微子而转变为一个中子().经过一次EC衰变后原子核的(?)
A.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
B.质量数增加1,原子序数不变
C.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不变
D.质量数减少1,原子序数减少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方程可知,减少一个质子,多了一个中子,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少一,A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如图1所示,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        

图1
(2)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有两小球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电量分别为q1、 q2.AB两球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A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3)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成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
      ?的同位素,被广泛应
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g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2所
示,请估算4 mg的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 mg?

图2


参考答案:(1)AB?(2)?(3)56天


本题解析:(1)A为康普顿散射,B为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都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C为粒子散射,不是光子,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为光的折射,揭示了氢原子能级的不连续;
(2)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为所受合外力为零。即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3)由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写出核反应方程:,可知这种粒子是正电子。由图象可知的半衰期为14天,衰变后还剩,经历了4个半衰期,所以为56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分析:A、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即可正确解答;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D、只要正确理解天热放射现象即可。
解答:A、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A叙述不正确;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B叙述正确;
C、1896年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故C叙述正确;
D、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故D叙述正确。
答案: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β射线的中和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特点.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 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图.假定用动能为E的电子束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1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能量后,最多可发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关于E的取值正确的是(? )

A.E="158.1" eV
B.E>2428.4 eV
C.E<2371.5 eV
D.2371.5 eV<E<2428.4 eV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规律.根据题意吸收能量的原子最多可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由C^2_n=6得:4<n<5,所以(2529.6-158.1) eV<E<(2529.6-101.2) eV,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