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2 04:24:57
1、选择题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
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的两倍
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改变量均相等
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分析: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应掌握好三个基本公式:
v=at
v2=2ax
解答:
A、令初速度为v0,相等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第1个T内的位移为:
第2个T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1=v0+aT
则第2个T内的位移为
∴为一常量,故A正确;
B、由A分析知∴为一常量,为开始时Ts内位移的2倍,故B正确;
C、据v=at得:△v=a△t,即时间相等则速度改变量相等,故C正确;
D、据得,从开始起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连续奇数比,而选项任意两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则不一定为奇数,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注意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知,注意规律的成立条件,不能死记结论,不知成立条件.
本题难度:困难
3、填空题 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图(b)中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m/s.
参考答案:本题首先要看懂B图中标尺所记录的时间每一小格相当于多少:
由于P1,P2?之间时间间隔为1.0s,标尺记录有30小格,故每小格为130s,
其次应看出汽车两次接收(并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P1发出后经1230s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故在P1发出后经630s被车接收,
发出P1后,经1s发射P2,可知汽车接到P1后,经t1=1-630=2430s发出P2,
而从发出P2到汽车接收到P2并反射所历时间为t2=4.530s,故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t=t1+t2=28.530s,
求出汽车两次接收超声波的位置之间间隔:s=(630-4.530)v声=(1.530)×340=17m,
故可算出v汽=st=17÷(28.530)=17.9m/s.
故答案为:(1)17,(2)17.9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地震时地震中心发出的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已知横波的传播速度为7.5 km/s,纵波的传播速度为14 km/s。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正上方的人先感觉到房子在上下跳动,13 s后又感觉到房子在水平晃动,那么地震中心距人的距离约为( )
A.100 km
B.120 km
C.180 km
D.210 km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震中心距人的距离约为x,则,解得:x=210m,故选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乙=60 m/s,甲车速度v甲=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 m,如图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参考答案:(1)5 s, 36 m;甲车不能超过乙车。
本题解析:解析:(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即v甲+at1=v乙,
得t1==
s=5 s;
甲车位移x甲=v甲 t1+at
=275 m,
乙车位移x乙=v乙 t1=60×5 m=300 m,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x乙+L1-x甲=36 m
(2)甲车追上乙车时,位移关系为
x甲′=x乙′+L1,
甲车位移x甲′=v甲 t2+at
,
乙车位移x乙′=v乙 t2,
将x甲′、x乙代入位移关系,得
v甲t2+at
=v乙t2+L1,
代入数据t2=11s,
实际乙车到达终点的时间为t3=L2/ v乙=10s,
所以到达终点时甲车不能超过乙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