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2 03:54:29
1、选择题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1年7月30号凌晨4时26分开始进行第四次下潜实验,并在深度5182米的位置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
如图所示.下潜全程历时8小时57分,于13时2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关于此次潜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5182米”是指位移
B.“5182米”是指路程
C.“4时26分”、“8小时57分”、“13时2分”是指时间
D.“4时26分”、“13时2分”指时刻,“8小时57分”指时间
参考答案:A、“5182米”距离水面5182米的一个位置,不是位移,也不是路程,故AB错误.
C、“4时26分”、“13时2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8小时57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是时间,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间隔,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的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理想化而得出的结论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刻,一节课40分钟指的是时间,所以A错。位移是描述位置的变化,所以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物体的实际路径,B正确。根据公式 
  可知,速度与加速度没有什么关系,C正确。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大致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从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点,D的理解正确。
可知,速度与加速度没有什么关系,C正确。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大致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从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点,D的理解正确。
考点:基本概念的理解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对基本概念例如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的理解,从本题也能看出标量与矢量之间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做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实际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1)图中5个间隔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参考答案:(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实际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由于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得:.v=x1+x2+x3+x4+x55T=(4.47+5.34+6.21+7.10+8.00)×10-20.5m/s=0.62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2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12(a1+a2)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x4+x3-x2-x14T2
由于位移越小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舍掉第一段最小的位移,用剩下的4段位移解加速度,
即:a=x4+x3-x2-x14T2=(8.00+7.10-6.21-5.34)×10-24×0.12m/s=0.89m/s2
故答案为:0.62,0.89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间隔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北京时间19:00准时开播
B.某同学跑1500m用时5:04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我们学校早上第四节课的上课时间是11:0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在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时,采取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的是______
A.改用6V的直流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
D.纸带理顺推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参考答案:A、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交流电源,故A错误.
B、电源电压偏低会使得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故B错误.
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皱折的纸带和计时器的摩擦阻力较大,故C正确.
D、纸带理顺推平,不让它卷曲、歪斜.故D正确.
故选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