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1:41:02
1、计算题 某兴趣小组用如题25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在水平桌面I固定一内径为d的椭圆形玻璃杯,杯口I放置一直径为d ,质量为m 的均匀薄圆板,板内放一质量为2m的物块。板中心,物块均在杯的轴线,则物体与板间动摩擦因数为c,不考虑板与杯口之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板翻转。
(1)对板施加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F,设物块与板间最大静摩擦力为L,若物块能在板上滑动. 求F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对板施加的指向圆心的水平外力是作用时间极短的较大冲击力,冲量为I
①I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物块从板上掉下?
②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掉下时的位移s为多少?
③根据s与L的关系式,说明要使s更小,冲量应如何改变
参考答案:(1)?F>fmax
(2)
s=
(3)分子有理化得
s=
根据上式结果知:I越大,s越小.
本题解析:(1)设圆板与物块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为f,共同加速度为a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对物块?f=2ma?对圆板?F-f=ma
两物相对静止,有?f≤fmax
得? F≤fmax
相对滑动的条件?F>fmax
(2)设冲击刚结束时圆板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0,物块掉下时,圆板和物块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
由动量定理,有?I=mv0
由动能定理,有
对圆板-2mg(s+
d)=
mv12-
mv02
对物块2mgs=
(2m)v22-0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v1+2mv2
要使物块落下,必须?v1>v2
由以上各式得
I>m
s=
分子有理化得
s=
根据上式结果知:I越大,s越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用等长的细线悬于O点.线长L.若将A由图示位置静止释放,则B球被碰后第一次速度为零时的高度不可能是 ( )
A.L/2 B.L/4 C.L/8 D.L/1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小球A从释放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可知:,解得:
.若A与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者交换速度,即
,B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若A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即AB粘在一起,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解得:
,在AB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
,所以B球上升的高度
,故选项D错误.
考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在碰撞中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两球碰撞的可能情况解出高度的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如图所示,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A、B从木块两侧同时射入木块,最终都停在木块中,这一过程中木块向右运动,最后静止在水平面上,设子弹A、B的初动量大小分别为pA、pB,相对木块运动时,受到木块的恒定阻力,大小分别为fA、fB,由此可判断( )
A.pA=pB
B.pA>pB
C.fA>fB
D.fA<fB
参考答案:A、对A、B以及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pA-pB=0,则pA=pB.故A正确,B错误.
C、因为开始时木块向右运动,知A对木块的阻力大于B对木块的阻力,即fA>fB.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钉钉子时不用橡皮锤,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推车时车未被推动,是因为车所受的合外力的总冲量为零
C.跳高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人着地时所受的冲量
D.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受相同的制动力作用,质量小的先停下来
参考答案:A、钉钉子时要求作用力大,若用橡皮锤,则接触的时间较长,根据F=mvt可知,作用力较小,故A错误;
B、推车时车未被推动,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车所受的合外力的总冲量为零,故B正确;
C、跳高时,在沙坑里填沙,是为了减小人着地时所经历的时间,以减小所受的力,故C错误;
D、根据Ft=0-mv可知,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受相同的制动力作用,一起停下来,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正碰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入射小球m1=15g,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m2 =10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撞后系统的总动量p′=??,假设碰撞作用时间Δt=0.01s,则碰撞时两球间的平均作用力为?N。?
参考答案:0.015 kg×m/s;0.015 kg×m/s;0.75
本题解析:由于碰撞前小球1的质量为0.015kg,速度的大小为v1==1m/s;故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m1v1="0.015" kg×m/s;
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为v1′==0.5m/s;v2′=
=0.75m/s;故碰撞后系统总动量p=m1v1′+m2v2′=0.015kg×m/s;
对于球1来说,根据动量定理得:m1v1-m1v1′=F×△t,故F==0.75N。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