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8 09:04:17
1、简答题  如图所示,带负电的小球静止在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距下板4cm,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00V.如果两板间电势差减小到60V,则带电小球运动到极板上需多长时间?(重力加速度g=10m/s2)
参考答案:若U=300V时,小球受力平衡,得
?qUd=mg,即q300d=mg
若为U′=60V时,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qU′d=ma
代入数据,得?mg-q60d=45mg=ma,
即a=45g
由运动学公式,有12at2=h
?得,t=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 ,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直流电,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  s 打一个点。
⑵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⑶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出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3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已知各点间位移。则:
① E点的瞬时速度VE=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小车运动加速度a =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交流电,0.02 (2)A (3)0.392 0.774
本题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2)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BCD错误,A正确.
(3)①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从左到右设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
,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有: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是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到民航客机上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kg,以200m/s速度沿30°倾角爬升到7000米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米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m/s?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不变).
(3)经过几次飞行后,驾驶员想在保持其它不变,在失重训练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飞机拉起的高度(在B点前把飞机拉起)以节约燃油,若不考虑飞机的长度,计算出一次最多能节约的能量.
参考答案:(1)上升时间t上=v0g=20s?
上升高度h上=v202g=2000m
判断当速度达到350m/s时,下落高度h下=v212g=6125m,此时离地高度为h+h上-h下=7000+2000-6125=2875>2000m,
t下=v1g=35s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
h2=2000+7000-4500m=4500m
此时,v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
A.甲、乙两小球作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两球相距最近
C.两球在t=2s时刻速率相等
D.两球在t=6s时发生碰撞
参考答案:A、甲、乙两小球作的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v△t,解得:a甲=-10m/s2,a乙=203m/s2,故A错误.
B、从零时刻到两小球速度相等,乙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甲物体向正方向运动,它们的间距在增大,直到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故B错误.
C、两球在t=2s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20m/s、-20m/s,所以它们的速率相等,故C正确.
D、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球在t=6s时,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不相同,即位移不相同,所以不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m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刹车开始经过5s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到达危险区域?
参考答案: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0,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5m/s2.
则由vt=v0+at0,得t0=vt-v0a=4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s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汽车是静止的.
由运动学公式x=v0t+12at2知,刹车后经过5s汽车通过的距离为x=v0t0+12at02=40m.
即汽车此时恰好未到达危险区域.
答:刹车开始5s内的位移为40m,恰好未到达危险区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