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8 08:56:47
1、选择题 如图8所示,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入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A和B 在振动过程中始终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A.A受到B的摩擦力
与B离开平衡位置位移x总满足
B.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C.它们的振幅不可能大于
D.它们的振幅不可能大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B一起做简谐运动,当离开平衡位置位移x时,整体的回复力和加速度分别为-kx,-kx/(M+m),整体的加速度等于各部分加速度,再以A为研究对象,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ma,A对;同理B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大小是5m
B.任意相邻的ls内位移差大小都是2m
C.任意1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都是1m/s
D.前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m/s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v=at求出任意1s内速度的变化量,以及根据△x=at2求出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
解答:A、根据x=
,得物体的初速度为v0=5m/s,a=-2m/s2.则第1s内的位移x=
.故A错误.
B、根据△x=at2得,△x=-2m,知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大小为2m.故B正确.
C、根据△v=at=-2m/s,知任意1s内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m/s.故C错误.
D、质点在前2s内的位移x=10-4m=6m,则平均速度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如图,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b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则(?)
A.以后小物块a振动的振幅将减小
B.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将发生变化
C.在向右到达最大位移前,弹力的冲量与动量的方向相反
D.最大弹性势能将不变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a向右做减速运动,b向右匀速运动,弹簧振子总的机械能将减小,振幅减小,所以A正确.平衡位置为物体停止振动时的位置,在本题中为弹簧弹力为零的位置,故平衡位置不变,所以B错误;到达最大位移前动量方向向右而弹力方向向左,故弹力的冲量与动量的方向相反,所以C正确;因系统总机械能减小,故最大弹性势能减小,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在某段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大,则这段时间内( ).
A.振子的位移越来越大
B.振子正向平衡位置运动
C.振子速度与位移同向
D.振子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因振子速度越来越大,可判定振子正向平衡位置运动,而位移总是背离平衡位置的,因此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C错误,B、D正确.
思路分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其位移均指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试题点评:考查对简谐运动过程的掌握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10分)如图甲所示,在某介质中波源A、B相距d=20 m,t=0时两者开始上下振动,A只振动了半个周期,B连续振动,所形成的波的传播速度都为v=1.0 m/s,开始阶段两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1)求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t=0到t=22 s内所经过的路程?
(2)求在t=0到t=16 s内从A发出的半个波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波峰个数?

参考答案:(1)128cm?(2)6个
本题解析:(1) 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先经过左边的A波路程为
s1=2×4cm=8cm(2分)
B波22秒传播的距离为:x=vt=22m;B波的波长
(1分)
B波已经传播过距A点1米处的质点
;经过此点1.5个波长,
故此点又振动的路程为s2=6×20cm=120cm;(1分)
距A点1米处的质点,在t=0到t=22 s内所经过的路程:
s=s1+s2=128cm?(1分)
(2)16 s内两列波相对运动的长度为:Δ l=lA+lB-d=2vt-d=12 m,(2分)
A波宽度为a=
=0.2 m.;B波波长为λB=vTB=2 m?(2分)
;可知A波经过了6个波峰.(1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