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8 08:40:45
1、选择题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出的g值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际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
A、小球的质量偏大
B、单摆的振幅偏小
C、用摆线的长度当作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D、将单摆实际振动次数误记为n+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一)?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定了6组摆长L和周期T的对应值.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A.从测定的6组对应值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
| 4π2L? T2 |
| π2 k |

参考答案:(一)错误的是B,因为L和T之间不是一次函数关系.偶然误差最小的D,因为描点后画线时要求尽可能多的点在该直线上,其余点尽可能均衡地分布在该直线两侧,实际上是把偶然误差减小到最小了.
? (二)从纸带上可以求出最大速度vm=x2T=6.00×10-20.04m/s=1.50m/s.对最后四段用逐差法求出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5.04+4.71-4.40-4.07)×10-24×0.042=2m/s2.f=ma=0.4×2=0.8N.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P额=fvm=0.8×1.50=1.20W.
故本题答案为:(1)B,D.(二)1.50,1.2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该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为______.
(2)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______.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4)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秒表测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______s.
(5)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用k表示)若根据所得数据连成的直线的延长线没过坐标原点,而是与纵轴的正半轴相交于一点,则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是______,因此失误,由图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g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参考答案:(1)周期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所以在t时间内完成了n-1个全振动,所以T=2tn-1;
(2)根据周期公式得:T=2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则其速度约为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MeV=1×106eV)
参考答案: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大多数α粒子没有大的偏转,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卢瑟福抓住了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MeV=1×106×1.6×10-19=12 mv2,解得v=6.9×106m/s.
故答案为:大,6.9×106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重力场和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场中的物体和电场中的带电体均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重力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
C.物体在重力场中作平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或带电体的质量均无关
D.研究重力场也可用假想的闭合曲线进行形象的描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重力场中的物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电场中的带电体之间有引力或斥力,A错
重力和电场力均是恒力,恒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沿力方向的位移有关。与路径无关,B对
物体在重力场中作平抛运动加速度均为g,与质量无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F/m=Eq/m,与质量有关,C错。
重力场不可以用假想的闭合曲线进行形象的描述,重力场的方向竖直向下,D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