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07:31:28
1、实验题 (9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 0.196 | 0.392 | 0.588 | 0.784 | 0.980 |
加速度a/(m·s-2) | 0.69 | 1.18 | 1.66 | 2.18 | 2.70 |
参考答案:(1)0.16 m/s2?(2)如图
(3)未计入砝码盘重力或砝码盘的重力不能忽略
本题解析:(1)据题意,通过研究纸带上的点运动情况可以知道小车的运动情况,纸带上每隔0.1s取一个计数点,则加速度a=(a1+a2)/2,a1=(x32-x21)/T2,a2=(x43-x32)/T2,所以加速度大小为a=0.16m/s2;(2)据实验数据描点过程中按照让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所示。(3)据题意,已经平衡了摩擦力了,既然图线还是不过原点,则说明不施加拉力时,小车已经具备了一定大小的加速度,则据(m码+m盘)g=(M)a,得a=(m码+m盘)g/M,当没有加砝码时有:a=m盘g/M,即砝码盘也对小车施加了一定大小的力,致使小车产生一定大小的加速度。即砝码盘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根弹簧原长10cm,当挂上重2N的砝码静止时,弹簧伸长1cm; 当这根弹簧挂上重8N的物体静止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A.8cm
B.14cm
C.4cm
D.44cm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弹簧伸长量与弹力成正比,因此弹簧应该伸长4cm,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才有可能施加弹力
B.施加弹力的物体不一定有形变
C.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限度内),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所以不是弹簧才能施加弹力,A错误,力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对外施加弹力的时候,同时也受到该物体的反作用力,即弹力,B错误,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限度内),产生的弹力也越大,C正确,如果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则物体可能不会恢复原状了,即没有弹力,D错误,
点评:当物体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其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时猜想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仅跟形变量?有关,也应跟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小题1:他猜想的公式是EP= ckxn,其中c为无单位的常量,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如果他的猜想正确,请你根据单位制判断n=?。
小题2:为验证猜想,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如图所示。先确定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的位置;
B.小球平衡时,量出弹簧相对原长时的形变量x0;
C.将小球从弹簧原长上方x1处由静止释放,利用固定在标尺上的铁丝确定小球运动的最低位置,并量出此时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x2;
D.重复步骤C,多做几次,并将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里。
请利用猜想公式及相关字母写出从静止释放至最低点过程的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
常数c的表达式:c=?(用x0、x1、x2表达)
参考答案:
小题1:2
小题2:
本题解析:
解:小题1:他猜想的公式是EP=ckxn,其中c为无单位的常量,k为劲度系数,单位是N/m,x为形变量,单位是m.EP是势能,单位是J,而1J=1N?m.所以n=2.
小题2:初、末位置的动能均为零,此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所以有:mg(x1+x2)=ck- ck
小球平衡时有:mg=kx0,与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联立解得c=
点评:在本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包括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时一定要从小球、弹簧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角度进行分析,防止混乱.
本题难度:一般
5、计算题 (6分)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2.(1)BCD
(2)标记结点O的位置;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
本题解析:(1)任意两个力的各大于等于第三个力,因此BCD(3分)
(2)标记结点O的位置;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记录三段绳子所挂钩码的个数。(3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