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6:44:10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错解分析】AC?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正解】热量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故A不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W为正,而吸热或放热未知,故AU不确定,B不对;第二类永动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了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方向性,故C不对.效率是100%的热机不可能制成,任何宏观热现象都具有方向性,故D对.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根据科学家的考察,比较一致地认为6 5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的那次生物大灭绝(包括恐龙在内的占地球一半左右的生物在一瞬间消失了)是由一颗直径大约是10 km、质量是1×1012 t的小行星以20—30 km/s的速度砸至地球上而导致的.这次碰撞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1013 t的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现在假设有一颗直径是1 km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请估算所释放的能量,并讨论给地球所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它与地球撞击所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6×1010 t的TNT炸药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这相当于6万个八级大地震的破坏力,会给地球及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各种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本题解析:由球体的体积V=知道,球的直径缩小为原来的
时,其体积减小为原来的
.当小行星的密度和撞击速度不变时,其质量和动能都减小为原来的
,则它与地球撞击所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6×1010 t的TNT炸药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这相当于6万个八级大地震的破坏力,会给地球及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各种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在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了如下P-T图象(实线部分),已知在A状态气体体积为V.
(1)试求实验过程中,当气体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2)试分析说明在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参考答案:(1)对于A、B、C三个状态,由玻意耳定意可知:
1.5p0V0=2p0V1=p0V2,解得:V1=34V0,V2=32V0;
即:在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在34V0和23V0之间变化.
(2)在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内能不变,
而该过程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所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此过程是放热的.
答:(1)当气体温度保持T0的情况下,气体体积变化范围是34V0和23V0.
(2)气体状态由B变化至C的过程中是放热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如图所示,相同的铜球A和B,A用绝热丝悬挂,B置于绝热地面上.要使A、B升高相同温度,它们所吸收的热量用QA、QB表示,则QA、Q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QA=QB?B.QA<QB?C.QA>QB?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两球温度升高,等压膨胀,均对外做功,则WA=WB.又A球膨胀,重心降低,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球膨胀,重心升高,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若两金属球温度升高相同,则它们内能增加相同,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E=W+Q可知,A、B两球均吸热,且A球吸收热量小于B球吸收热量,所以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转变为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到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的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温度?,体积?。
参考答案:(1)做功,机械能;(2)热量,升高,增大
本题解析: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当用气球封住烧瓶,在瓶内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将瓶子放到热水中,瓶内气体将吸收水的热量,增加气体的内能,温度升高,由理气方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