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07:52:56
1、选择题 静止的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恒定的功率起动,在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列车的运动状态是( )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列车做匀速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P不变,根据P=Fv,v增大,则牵引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减小,所以列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同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做减速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物体重为100 N,在大小为2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5 s内沿水平地面前进10 m,?则推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它的功率为_________W,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参考答案:200 40 0
本题解析:利用平均功率及瞬时功率的公式即可求解.力学里做功是指力使物体移动了距离这种力的成效,功的大小由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决定.题目中给了两个力,要求计算两个功,我们就不能死记乱套公式.因此,推力做的功W1=Fs="20" N×10 m="200" J,重力做的功W2="0" J,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本题难度:简单
3、计算题 (2012年2月湖南长郡中学检测)2011年7月23日晚,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动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事故原因初步查明是D3115次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而停车,而温州南的信号系统发生故障未检测到有车停在路轨导致指示灯错误显示绿色,造成D301动车追尾,目前我国动车组列车常使用自动闭塞法停车,自动闭塞是通过信号机将行车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每个闭塞分区的首端设有信号灯,当闭塞分区有车辆占用或钢轨折断时信号灯显示红色(停车),间隔一个闭塞分区时显示黄色(制动减速),间隔两个及两个以上闭塞分区时显示绿色(正常运行)。假设动车制动时所受阻力为重力的0.1倍,动车司机可视距离为450m,不考虑反应时间。(g取10m/s2)
(1)如果有车停在路轨而信号系统故障(不显示或错误显示绿色),要使动车不发生追尾,则动车运行速度不得超过多少?
(2)如果动车设计运行速度为252km/h,则每个闭塞分区的最小长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1)速度不得超过108km/h(2)2000m
本题解析:(1)动车紧急制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0.1mg=ma,
加速度大小a=0.1g=1m/s2。
如果信号故障,要使动车不发生追尾,制动距离不得大于可视距离s1=450m,由v12=2as1,
解得v1=30m/s=108km/h。
即动车运行速度不得超过108km/h。
(2)当运行速度为v2 =252km/h=70m/s时,信号正常,当司机看到黄灯开始制动,到红灯处停车。由v22=2as2,
解得s2=2450m。
每个闭塞分区的最小长度为s2-s0="2450m-450m" =2000m。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8V.灯泡L标有“3V,6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l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电动机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5V
B.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2A
C.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小于4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10W
参考答案: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电动势电压UM=U-UL=8V-3V=5V,故A正确;
B、灯泡正常发光,则电路电流I=PU=63=2A,故B正确;
C、电动机的热功率PQ=I2RM=(2A)2×1Ω=4W,故C错误;
D、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P总=UI=8V×2A=16W,故D错误;
故选: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汽车以恒定功率P、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中的v-t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参考答案: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在车上坡时,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和汽车的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都是不变的,
当汽车的牵引力的大小等于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和汽车的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之和的时候,汽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即为B选项,所以B正确.
根据P=FV可知,
汽车的功率一定,当汽车的牵引力大于汽车受到的阻力和汽车的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的时候,汽车的速度先要增加,在速度增大的同时,汽车的牵引力要减小,当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沿斜面向下的力相等时,汽车的速度到达最大值,之后匀速运动.此时汽车的速度图象为C,所以C正确.
若汽车一开始的牵引力就小于了汽车受到的沿斜面向下的力,那么汽车将一直减速直到匀速运动,此时D正确.
故选B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