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3 23:01:04
1、实验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择连续的6个点A、B、C、D、E、F,每相邻的两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B、C、D、E、F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78cm、7.07cm、12.86cm、20.16cm、28.94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__m/s,(保留两位小数)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0.35、1.50
本题解析: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B点速度,由逐差法舍去AB间一段位移可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均为d,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____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斜槽__________.
(3)继续实验步骤为:
A.在地面上依次铺白纸和复写纸.
B.确定重锤对应点O.
C.不放球2,让球1从斜槽某一位置无初速度滑下,确定它落地点位置P.
D.把球2放在立柱上,让球1从斜槽无初速度滑下,与球2正碰后,确定球1和球2落地点位置M和N.
E.用刻度尺量出OM、OP、ON的长度.
F.看与
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
上述步骤有两处不完善或有错误,请指出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于(3分)(2)使其末端切线水平(3分)
(3)D选项中(1分),球1应从与步骤C中相同高度无初速度滑下;(2分)
F选项中(1分),应比较是否相等.(2分)
本题解析:(1)要使碰后两球能一起向前飞出,则需要大于
;
(2)只有调整斜槽使其末端切线水平,才能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
(3)D选项中(1分),球1应从与步骤C中相同高度无初速度滑下;(2分)
F选项中(1分),应比较是否相等.(2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该小组已经测量了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遮光条的宽度为d,遮光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
(1)小车的实际加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在坐标纸上画出a-F关系的点迹(如图所示)。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点迹存在一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太大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没有平衡摩擦力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参考答案:(1)?(2)BC
本题解析:(1)要求小车的实际加速度,可根据v22-v12=2aL求解,故需要知道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时的速度,由于遮光条很小可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2)如果轨道倾角太大,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大于0;在没有或忘记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在横轴的截距大于0;当所挂钩码质量太大时造成上部点迹向下弯曲.
解:(1)小车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根据v22-v12=2aL
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
(2)A、如果轨道倾角太大,则在拉力为0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大于0,即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大于0,故A错误.
B、在没有或忘记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在拉力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和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加速度为0,即在横轴的截距大于0,故B正确.
C、由于物体的加速度,故物体的加速度随m的增大而减小,故当所挂钩码质量太大时造成上部点迹向下弯曲.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B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跑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是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E1,△E2,△E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x2- x1= x3-x2,△E1=△E2=△E3
B.x2- x1>x3- x2,△E1=△E2=△E3
C.x2- x1>x3- x2,,△E1<△E2<△E3
D.x2- x1< x3-x2,△E1<△E2<△E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即下落相同距离是机械能不变,即机械能变化量应该为0。因为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下落相同高度时间越来越少,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应该减少,即答案为B。
【考点定位】本题考察了平抛运动的两个分方向的运动规律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右图。其中O是起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实际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相关计算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
①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
②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而动能的增加量为?,
③另一位同学根据同一条纸带,同一组数据,也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不过他数了一下: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数起,图中的B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因此他用t="8T," vB=gt计算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这样验证时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动能的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原因是?。
参考答案:①OC或15.7?②1.22J? 1.20J?③ 小于;V是按自由落体计算的,对应的下落高度比实际测得的高度要大
本题解析:①毫米刻度尺读数时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②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B=1.22J,
VB=SAC/2T,EK=mV2 ="1.20J," ③见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