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9-23 22:25: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A正确,万有引力常数是由卡文迪许测出的,故B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
点评:要了解哪些伟大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培养科学素质和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并在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A错误;牛顿虽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求出引力常量,后来卡文迪许借助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正确;伽得略通过斜面实验,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由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受此启发,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并在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为“安培力”,D正确
考点:物理学史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提出了“场”和“力线”的概念的科学家是
A.库仑
B.奥斯特
C.法拉第
D.安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
故选C
考点:物理学史
点评:容易题。学习物理学史,可以让我们了解物理学建立的过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图所示是高中阶段观察或操作过的几个实验,其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1)采用微小变量放大法,即该实验通过平面镜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而法线转过θ角,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2θ,而光斑走过的位移为2rθ,故该实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
(2)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先假定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而在本实验中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而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者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探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与小车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故本实验的操作过程采用的为控制变量法.
(3)本实验是探究在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保持不变时,气体的体积V和压强P之间的关系,故应为控制变量法.
(4)用力向下压,使桌面产生微小形变,使平面镜M逆时针方向微小旋转,若使法线转过θ角,则M反射的光线旋转的角度为2θ,N反射的光线就就旋转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斑走过的距离就更大,故该实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
故(1)和(4)采用的是微小变量放大法.而(2)和(3)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要有刨根问底的好习惯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成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发现“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第谷
C.开普勒
D.哥白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开普勒总结出行星三定律,故发现“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的科学家是开普勒,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