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2:40:30
1、选择题 两束不同的单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后,都从圆心O沿OP射出,如图所示,则(?)
A.在玻璃中B光的光速较大
B.B光光子能量较大
C.若B光照在某金属板M上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A光照在同一金属板M上也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对同一双缝干涉仪,分别用A光和B光作为光源做实验时,A光在屏上呈现的干涉条纹窄些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在关于物质波的表达式和
中,能量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v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
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E.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
参考答案:BDE
本题解析: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也随之增大,最大初动能不变,选项A 错误;在关于物质波的表达式和
中,能量
和动量p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或频率v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选项B正确;重核的裂变过程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选项C 错误;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选项E 正确。
考点:光电效应;质量亏损;玻尔理论;放射性衰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5分)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限波长越小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所以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与溢出功的关系为
,得
所以极限波长越小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A选项正确;任何入射光的频率,只要小于极限频率,无论入射时间多么长,强度多么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所以B选项错误;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在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的条件下,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C选项错误;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入射光子越少,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实验中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A点表示______.
参考答案: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v-W0知,当hv=W0=hv0时,Ek=0,则A点表示极限频率.
故答案为:极限频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5" 000×10-8 m的钠制成.用波长λ="3" 000×10-8 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2.1" V,光电流的饱和值I="0.56" μA.
(1)求每秒内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
(3)如果电势差U不变,而照射光的强度增到原值的3倍,此时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是多大?(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电子电荷量e=1.60×10-19 C,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 m/s)
?
参考答案:(1)3.5×1015 ?(2)3.38×10-19 J ?(3)3.38×10-19 J?
本题解析:(1)根据电流代入数据得n=3.5×1015.
(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k=hν-W,得W=hν0,所以代入数据计算得:Ek=3.38×10-19 J.
(3)因为最大初动能只与逸出功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所以即使照射光的强度增到原值的3倍,此时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仍然是3.38×10-19 J.?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