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1:27:21
1、选择题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
B.两个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C.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拉力、阻力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弹力是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与形变量大小有关,A对,B错;
弹力的方向为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C错;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而阻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可以是任何性质的力。D错。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同学用图实-11-7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
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参考答案:(1)64.7(64.5~64.9均可) (2)A、B、D (3)C
本题解析:(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4.7 cm,这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的距离x1、x2、x3,所以应选A、B、D.
(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得了砝码的质量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7个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取g=10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原长为______cm;
(3)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m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2)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等于原长,故原长为8.50cm;
(3)由胡克定律F=kx得:
k=Fx=mgl=g?k斜=0.250 N/m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8.50cm;
(3)0.25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1.30cm,S2=3.10c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利用AB和AC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2)当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
参考答案:(S2-2 S1)/ T2 (2分)? 0.50? (2分)? 0.30(2分)
本题解析:(1)加速度可由=(S2-2 S1)/ T2,加速度大小为0.50 m/s2(2)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间的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减速下滑
本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大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4条……,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上图所示)求得小车弹开后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_m/s.(图中各点是相邻的计时点)
若W—v2图像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C;(2) B;(3) 2;(4) W与v2成正比。
本题解析:(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是为了将小车运动时的摩擦力平衡掉,这样橡皮筋对小车的功就是合外力的功,所以C是正确的;D中应该说明当不挂橡皮筋时,小车才是匀速下滑的。
(2)由于橡皮筋做的功就是合外力的功,我们要改变合力外的功,是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实现的,加上相同条数的橡皮筋后,合力对小车的功也成倍数地变化,这样便于比较是否当合外力的功增大几倍时,其动能是否也增大几倍,故B是正确的;A中橡皮筋的功是不能直接测量其大小的,只能说两个相同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一个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2倍,故A不对;C中当小车通过铁钉后,橡皮筋就不在对小车做功了,故C也不对;如果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则橡皮筋做功是不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故D也是不对的。
(3)由纸带看出,点迹均匀的时候,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最大,为小车弹开后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00m/s。
(4)若W—v2图像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则说明W与v2成正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