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2:48:58
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C.太阳光中强度最大的是绿光,所以绿光的光子能量最大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故B错误.
C、强度大,光子能量不一定大,光子能量由频率决定,乙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
故选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绿光照射一个光电管能发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延长绿光的照射时间
D.改用强度较小的蓝光照射
参考答案:由Ek=hν-W逸出知增加最大初动能,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变大就行了.
A、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不会改变频率,A错误;
B、增加绿光照射强度只是增大了光电流强度,故B错误.
C、延长绿光照射时间并不能增大频率,C错误;
D、蓝光的频率比绿光的大,因此最大初运动增大,即使强度减小不影响其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甲、乙两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间的函数关系分别如图中的I、II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I与II不一定平行
B.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
C.图象纵轴截距由人射光强度决定
D.I、II的斜率是定值,与人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k=hν-W,图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数h,图线I与II一定平行,选项A错误;图线与横轴交点表示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乙金属的极限频率大,选项B正确;图象纵轴截距由金属逸出功决定,选项C错误;I、II的斜率是定值,与人射光和金属材料均无关系,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普朗克常量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它的数值是( ? )
A.6.02×10-23 Mol
B.6.625×10-3 mol·s
C.6.626×10-34 J·s
D.1.38×10-16 mol·s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5×10-7m的钠制成.用波长λ=3×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21V,光电流的饱和值I=0.56?A.
(1)求每秒内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
(3)如果电势差U不变,而照射光的强度增到原值的3倍,此时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是多少?(普朗克恒量h=6.63×10-34J?s,电子的电量e=1.6×10-19C).
参考答案:(1)每秒钟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 n=Ite=0.56×10-6×11.6×10-19=4×1012
(2)阴极K金属的逸出功 W=hν0=hCλ0=3.978×10-19J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hν-W=hCλ-W=2.652×10-19J
由动能定理 eU=EK′-Ek
则电子到达A极的最大动能 EK′=6.0×10-19J=3.75eV
(3)入射光强度增到原来的三倍,但光子的能量不变,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不变,则到达A 极时最大动能不变,仍为6.0×10-19J,即3.75eV.
答:(1)每秒钟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为4×1012.
(2)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为3.75eV.
(3)电子到达A极时最大动能是3.75e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