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2:48:37
1、选择题 如图所示,长2m,质量为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kg(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要使木块在木板上从左端滑向右端而不至滑落,则木块初速度的最大值为( )
A.1m/s
B.2m/s
C.3m/s
D.4m/s
参考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fl=12mv02-12(m+M)v2
f=μmg
代入数据,解得v0=4m/s.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验证“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实过程,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沙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D.可以利用天平测出沙桶和沙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直接用公式a=
| mg M |
参考答案:A、在该实验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平衡摩擦力时,细绳的另一端不能悬挂装沙的小桶,故A错误;
B、由于平衡摩擦力之后有Mgsinθ=μMgcosθ,故tanθ=μ.所以无论是否改变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等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故B正确;
C、由于在刚刚接通电源的瞬间打点计时器打点并不稳定,故应该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实验时,如果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C错误;
D、D选项的方法成立的前提是牛顿第二定律即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而本实验中我们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故发生了循环论证,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
为30°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90 m到达坡底,用时10 s.若g取10 m/s2,
求:?⑴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⑵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⑶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参考答案:(1)
?(2)18m/s?(3)192N
本题解析:(1)运动员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带入数据解得
(2)有
得,到达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v=18m/s
(3)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得
代 入数据解得
点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直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还有一种就是一直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以加速度为联系二者的桥梁。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7分)质量为m=10kg的物体A在水平推力F=100N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0.2,
g=10米/秒。。求:
(1)物体A的加速度
(2)若外力只作用1s钟,求A从静止开始到最后静止的位移共为多大。
参考答案:(1)
(2)20m
本题解析: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分)
?(1分)
(2)外力作用1s内位移:
?
?(1分)
撤力时速度
撤力后加速度
?(2分)
位移共为
?(1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质量m=10kg,F随坐标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若物体在坐标原点处由静止出发,不计一切摩擦.借鉴教科书中学习直线运动时由v-t图象求位移的方法,结合其他所学知识,根据图示的F-x图象,可求出物体运动到x=16m处时,速度大小为( )
A.3m/s
B.4m/s
C.2
| 2 |
| 17 |

参考答案:F-x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F所做的功,则这段过程中,外力做功W=12×(4+8)×10-12×4×10J=40J.
根据动能定理得,W=12mv2,解得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