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22:58:56
1、写作题 下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一段访谈记录,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作文。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
丁肇中:当然,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能够知道。
主持人: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丁肇中: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读了上面材料,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好奇心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为给材料作文。题干中材料内容较多,但同时也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构思作文,构思时应注意主要围绕丁肇中的回答概括出构思的方向。本题构思角度可以是:好奇心,自信心,注重思考,注重实践。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
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便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故事出自希腊的《伊索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不过,作为题意材料作文的素材,这道作文题又是很具开放性的,考生对材料理解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作一个话题,都可以构思作文,因而能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如果从公山羊的角度写,可以总结教训,谈“三思而后行”,谈“主见与轻信”,甚至可以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从狐狸的角度写,可以获得启示,谈“困境中求生存”,谈“急中生智”,谈“借的智慧”;如果结合狐狸与公山羊来写,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谈谈“聪明与糊涂”或“合作”问题,等等。
由于材料中提到“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的事,考生很可能大谈“诚信”问题,然后搬出2001年高考的优秀作文来,走进宿构的误区,陷入抄袭的泥淖,以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请以“春风暖日伴君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严厉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做自己的正版
潭水是深沉的,河流是汹涌的,溪水说我不愿意重复它们。我没有深沉,却有欢快;我没有汹涌,却有灵动:于是我有了与它们不同的自由欢唱的人生。
幽兰在山谷,寻芳的人足迹难至。有人说既然兰被称为“王者之秀”,兰又何必苦守着寂静山谷,她应该像牡丹一样跻身贵族的庭院,享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幽兰深知自己离不开自然,离不开山谷,那是她承接灵气的地方,那是她修养馨德的环境。住进华府,她可能会养得肥美,还可能享受到热烈的追捧,但那只是暂时的荣光,她会因丢失自然之气而失去自己的性灵。于是她拒绝荣华,选择了坚守,做自己的正版。
司马迁,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是他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让历史由“天”的意志史变成了“人”的历史。自从《春秋》始肇编年体例,又经由《左传》的发扬光大,我们的历史便选择了编年。从此历史随着一串串年号、一件件纪事,滚滚而去。几百年间史家们沿用着这年代清晰的体例,把它奉为历史纪年的圭臬。而司马迁看到了编年体的冰冷,他要关注那挣扎着的生灵,他要歌咏那些挣脱命运枷锁的生命。于是他不愿让他的《史记》成为编年体的翻版,他要为人纪传立言,他要还历史一个大写的“人”字,于是司马迁成了纪传第一人,他的纪传体也成了“历史的母本”。
再回到现实,当今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人的创造能力在今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个的创新成果像雨后春笋般涌现,装点着这热闹繁华的世界。可也有一些人,安于模仿,懒于求新,亦步亦趋地做着翻版的“事业”。他们已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编织别人现成的框架,让自己创新的潜力泯灭在翻版别人的忙碌中,耗费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不要担心,自己是小鸟飞得不高;不要担心,自己是小草没有芬芳。只要做回你自己,小鸟可以拥有鸣翠柳的诗意,小草可以拥有绿遍大地的壮观。而盲从只会让自己不伦不类,既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丢失了做人的尊严。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会思想,就是提醒我们不做盲从的应声虫;会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做能守正固本的山谷兰;会思想,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做自己正版的资本和力量,更要有做自己正版的自信和追求。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立意时应先读懂材料所蕴涵的意义。很显然,材料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模仿别人而失去了自己。这里要注意,不要因为写保持自己而否认向别人学习;也不能因为强调向别人学习而不注意保持自己。要掌握好这个“度”。要有辩证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