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09 21:55: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回忆一下现实生活中自我约束的事件,反思自我约束的价值,并以“自我约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以上,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示例一: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失利二:平视
也许是因为个子小,我不喜欢站着和别人说话。虽然“站着说话腰不痛”,可时间长了,脖子会发酸。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说。
坐下来说,双方的视线在一个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学家罗西的论点“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
罗西讲这话的时候,对权威可能还是心存仰慕,否则他为什么不倒过来说?“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没有受到过佛家思想的影响。佛家说“众生一切平等”。所以应该平视的不仅仅是权威,而是一切生命。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仰视、俯视、斜视,很少见到平视。
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到报社来,见我坐在沙发上和领导聊天,大为惊讶:“你怎么能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平起平坐?”我反问:“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问是国人最常见的心态。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造成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盖多大的房子、坐几匹马拉的车,都有严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会大难临头,没准还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级森严的恶果,就是鲁迅先生为之痛心不已的国民劣根性:“卑怯与贪婪”。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人们是不是变得更加贪婪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卑怯”的弊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看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场里场外”,奴颜卑乞与侠肝义胆、逆来顺受与挺身而出、见风使舵与仗义执言,天平总是朝哪个方向严重倾斜?稍稍有些社会阅历的人自会得出结论。
其实,在罗西提出“平视权威”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亮出了“气宇轩昂”的招数。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跟王公贵族讲道理的时候要藐视他,别看他一副高大威猛的样子。不过既已身居“圣”位,虽说是“亚”,也决非我等芸芸众生可比。在“大人”面前说话,做到“平视”已属不易,敢于“藐之”者,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就是多喝了几瓶二锅头———“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如果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欧洲大陆的情况下,“学会平视”依然需要胆识和信念的话,那么在我们这里,“学会平视”需要的担当无疑更加沉重。平视权威或许被称作狂妄,平视领导或许被称作放肆,平视富贵或许被称作蛮横……平视的结果不一定会使你变得“气宇轩昂”,更大的可能是“狼狈不堪”。这时,“高贵”与“低贱”之间何止一步之遥?干脆就是一回事。于是,为“谦虚”见、为“恭敬”见、为“小不忍则乱大谋”见、为少一些“蔑视”、“歧视”、“轻视”见,许多人不得不选择“仰视”,哪怕“仰”得脖梗僵硬、颈椎变形,头脑发晕。
一般来说,“仰”得时间久了,总想“俯”一阵。有人一旦到了经常“视”的那个地位,立马会变得“高瞻远瞩”,巴不能所有的部下以同样的目光仰视他,敢平视者当属大逆不道。按照医学的观点,这叫“心理补偿机制”。如鲁迅先生所说:奴才一旦当上主子,那是比主子还主子的。当然,对于一个从来不知道平视为何物的人,除非当了皇帝,将永远在俯仰中痛苦地挣扎。
平视的基础是人格的平等,是对彼此之间人生价值的认定。不管你富甲一方还是身无分文,不管你位居高官还是一介平民,不管你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虽然平等的要求只能来自弱者,但只要学会平视,坚持平视,“你就会变得气宇轩昂。”哪怕沦落到无家可归,也断断不受嗟来之食。
学会平视,也许会失去很多仰望的东西,但至少保持了人格的尊严。
学会平视,也许会遗漏很多俯瞰的景色,但至少坚守了心灵的纯净。
抬起头,挺直腰板,微笑着平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看到同样尊重的目光。


本题解析:
【一语破的】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素材超市】
1、哲学家罗西说:“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 培根说:“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
2、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体育代表的情景:接受脑瘫足球队赠送的球队签名的足球后,在一只足球上为足球队题词签名;观看游泳训练间隙,在泳池边同运动员们亲切交谈,一一询问训练和生活情况;为轮椅篮球队分组比赛开球,“轻轻将篮球抛起”;和智障残疾人一起做比萨饼、包饺子;坐在残疾人中间,兴致勃勃地和他们一起动手做中国结;和残疾人朋友们一道唱起歌来…… 此情此景,我们感到的是总书记平易近人,对残疾人平等相待。一言以蔽之:平视。?(戴炳炎《平视》)
3、2006年6月,浪琴表邀请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时,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总共蹲了八十多次。
4、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朱华贤《平视》)
5、人需要平视。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的双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不仅仅因为我们平直地投射目光符合自然习惯,更是因为我们有着平凡的身份、平正的良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思想、平静的心情。平视,需要良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感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见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分寸的准确与合理。平视他人,我们便拥有了真诚牢固的友谊;平视他国,我们便有了平等合作的国际关系;平视他族,我们便有了世界大同的宽广胸襟。平视者不自高、不自傲,不自卑、不自鄙,平平常常守着道德防线,平平稳稳走着人生大道,平平和和唱着和谐之歌。(霜刃《仰视?俯视?平视》)
【角度选择】
1.关注自然,平等对待万事万物,平等对待众生。
2.关注自我,平等待人是平和的心态,是冲和的精神,是雅致的情怀
3.关注社会,平等克服生活冷漠症的良方,是拯救苍白灵魂的灵丹,是人性回归的指针。
4.关注历史,平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责任,平等是一种客观的公正。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平视是一种真诚、纯洁的人生态度。
因为平视,在伟人面前,我们尽现自信;因为平视,在弱小面前,我们尽现平等;因为平视,在朋友面前,我们尽现信任;因为平视,在困难面前,我们尽现抗争;因为平视,在爱情面前,我们尽现尊重;因为平视,在生活面前,我们尽现真诚;因为平视,在生命面前,我们尽现韧性。用平视的目光,去看待人生,我们会活出自己的天性、率真和美丽。
思路设计二: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
真正的平视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是精神共同在场的双向流动。它表现为人与人,人与世界间的相互敞开、接纳、承认和包容。它超越了给予与被给予,支配和被支配的狭隘,它拒绝疏离、控制和虚伪,呼唤理解、沟通与真诚。让我们的眼睛平视一些,人与人之间就和谐一些。
思路设计三:平视是自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思路设计四:平视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以偏概全、是非不分,盲目自大、盲目自卑,往往都源于不能“平视”。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唯有“平视”,我们才能科学比较,才能高瞻远瞩,观察入微,才能把市俗偏见拒之门外,把真情实况尽收眼底。
思路设计五:平视也要有高度,有眼光,要站在一个恰当的高度平视。
不同有的人有不同的平视高度,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高度其平视高度也会不同,重要的是我们要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能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度平视自己,平视别人和外物。
点评:本题的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深层的思辨能力,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必须学会欣赏生命中那些必然到来的遭遇。——毕淑敏《心灵珍珠》
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蔡志忠《宽窄都是路》
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 爱默生名句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向着成功努力的过程,乍一看,就像一条黑漆的隧道,望不到头,比如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忙不完的事,睡不够的觉,许多人每天都要“头悬梁锥刺骨,地挑灯夜战”,每天在“两点一线”之间劳碌……一天天的生活就像复印机里印出来的,一切都在重复。别忘了,太阳是新的!全新的,是一种最美的心境!
新的太阳,难道这不是一种希望吗?每天都看见希望,就像是在黑口的夜里看见曙光,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是的,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几乎崩溃了,太高的期望将我们紧紧地钉在地上,但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充实的象征。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向着胜利微笑,但面对暂时的困难,我们必须微笑,而且是会心动微笑。
埋首于通向成功征途,是必须真真正正“埋”下去的,这段日子需要休沉下来,静下心来,只有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才能投入最后的冲刺。
我们好比是在乘一辆车前往目的地,沿途的风光很美,很诱人,但是你最好不要为了他们牵扯太多的精力, 而要使目光一直朝着终点的方向看,如果忍不住跳下车去欣赏暂时的美景,这辆车就开走了,也许你会看到另一辆车,也许最后你同样到达目的地,但那也不是你人生准点的时刻了。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你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孩子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男孩子们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吧!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抬头望天,用心灵看世界,因为太阳常新。
轻轻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世界将少一个人欣赏这美丽的太阳。”就是这样一种心境,让你始终把精彩留给自己!
春天,鸟语花香,微风抛面;夏天,百花开放,蝴蝶飞舞;秋天,天高云淡,红叶似火;冬天,寒风刺骨,白雪皑皑,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太阳照常升起……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进,很少有人能知道需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


本题解析:
根据所给材料,可以运用存异求同的方法,从这三句名言中概括出最佳立意:要勇敢(或坚强、自信)地面对挫折。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个世界常常有种感情一直就是不动声色的,它站在远处从不靠近你,但却又从来没有离开过你。
在现实生活中,你感受到过这种感情吗?请以“爱在深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看后你有何感想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爱在春天
湖南炎陵一中段亚波
父亲是一个低调的人,在任何方面都是这样,以至于我们之间总是发生矛盾。他看不惯我的发型,我的打扮,除了学习上,他似乎什么地方都看不顺眼。他给我的印象,也好不到哪儿去,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他不是我父亲,我的生活是否会好过些。
十三岁那年,我拿着县城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欢天喜地地跑回家,往桌上一拍:“看,这是什么?”满以为他会狠狠地夸我一番,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看后只是憨笑一下,什么也没有说,继续去干他的活了。我心里那个气呀,牙齿都咬得“吱吱”响,真想马上长大,然后跟他干一场。
可是当我慢慢地长大,父亲却渐渐地老了。在中学的我渐渐地长到有父亲那么高了,我开始有些狂傲,觉得父亲有时也就是很弱的一个人,在我心里,他与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简直格格不入。
在我变得狂傲的同时,成绩也开始下滑了,但我并不在意,总认为成绩嘛,猛鼓一把劲它就上去了。于是我就放肆地玩耍,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走在一起,可是当我从泥淖中爬出来,想重新做个好学生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晚了,老师讲的课我一点都听不懂,我努力地去适应,可是,一切都只是徒劳,有些时候,对于美好的未来,像我这样的人,只能路过。
而此时,家里也变得拮据起来,终于,我决定退学。1999年春天,我背着行囊,回到了家。父亲坐在门口“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看到他那削瘦的身影,抑制不住的泪水流了下来。我说:“爸,我跟你干活去。”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
扛着锄头,我跟着父亲来到了庄稼地。父亲没有下田,而是坐在了田埂上,他指着田里的杂草对我说:“阿仔,你说这田里的杂草要不要除去?”我点点头,他又问:“那些禾苗呢?”我猛地摇了摇头,父亲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说:“这就对了。孩子,其实你也一样,‘不想学习’是你心中的杂草,现在它长得很茂盛了,你就得拔掉它,让禾苗生长。孩子,回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望着父亲瘦弱的身体,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还能说什么呢?我默默地点了点头,那天,我和父亲锄完了所有的杂草。我发誓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父亲。
第二天,我又背着那背囊出发了,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我的包里装了一个梦想。父亲把我送到车站,车子开动的瞬间,父亲朝我挥了挥手,我清楚地看到,一滴泪,滑过父亲的鼻梁。父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但他那双挥舞的手却划出了一条比痛苦更长的,更好的弧线。我终于明白,其实我是父亲在他仆仆的人生风尘中用心裁下的花,而父亲,是夕阳下那道令我流泪的风景……
一丝微风拂来,整个世界弥漫了爱的真谛,春天,终于来了。
【点评】本文先写“我”与父亲的不和谐的父子关系,然后写父亲在“我”决定退学时的一番出乎“我”意料的劝说,意在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来表现出父亲对自己“藏在深处的爱”,叙事条理清楚,语言也精练流畅。特别是细节描写,如“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他不是我父亲,我的生活是否会好过些。”“我心里那个气呀,牙齿都咬得‘吱吱’响,真想马上长大,然后跟他干一场。”这些细节形象地凸现了“我”特有的心理活动。父亲关于除杂草的一番话语和篇末车站送别的场景,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生动形象,让人读来情真意切,意味深长,有力地表现了父亲“藏在深处的爱”。


本题解析:
要写好“爱在深处的”这个话题,应该注意“藏在深处”这几个字蕴涵的深意,写记叙文,要重视那些能够表达出真挚情感的细节的描写。写议论文,则要注意从情与理的关系上去辩证分析。
【名人言论】
1.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雨果
2.抓住幸福的时机,去爱和被爱吧——列夫?托尔斯泰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3.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勉——周恩来
4.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
5.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卢莎公爵夫人
6.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 ——柏拉图
7.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 ——爱德门
8.父子兄弟间相爱,本出于天性,而要讲究利害,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夫妇结合,本出于情爱,而要以经济为条件,就失去了相爱的本意。 ——苏格拉底
9.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10.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唯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 ——车尔尼雪夫斯基
【最新素材】
1.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种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小船上,“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悲哀答道。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见爱在叫她!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2. 手中名片:一对已结婚十多年的夫妻去城市的另一端看朋友,回来时天色已晚,又逢末班车,丈夫说,咱俩从前后两个门挤上去吧,人太多了。妻子点头同意。从前门挤上车的丈夫站在车厢中间,被一层层的人拥挤着,十分难受。忽然就有一只手悄悄地抓住了他 的手,凭感觉他知道那不是妻子的手,因为妻子的手肯定没有如此温热、柔软、细腻而动人心魄……他真希望这车能一直不停地开下去,哪怕到天亮都行。继而又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她怎么注意到我的?她叫什么名字呢?怎么样才能和她取得联 系?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将自己的名片悄悄取出一张塞在那只可 爱的小手里。车终于到站了。丈夫恋恋不舍地下了车。从另一侧车门下来的妻子看起来并没有觉察到什么。两个人横穿马路时,一辆摩托车疯也似地冲过来,妻子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用身体撞开了丈夫……丈夫抱起浑身是血的妻子跑进医院,天亮的时候 ,医生出来告诉他,我们已经尽了力,你妻子只想见你最后一面 。丈夫走进病房时,妻子的一只手攥成了拳头,后来那只手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缓缓张开,丈夫的名片悄无声息地滑落下来… …
3.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梦萦魂牵。在他得知母亲将来的时候,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层累的风霜,拂去心头积淀的风尘,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芳草萋萋,花香阵阵,白云舒卷,碧野晴川,处处洋溢着儿子不尽的思念。母子相依,热泪盈眶,握着妈妈温暖的双手,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怆然饮泣,感慨万千,提笔赋诗,情思涌动,在孟郊笔下,就熔铸了这首饱含母爱的《游子吟》,诚挚深切,传诵千年。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范畴性规律性本质存在。
  请以“实现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 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