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20:51:42
1、写作题 读懂下面诗句的意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诗句:
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请以“走进(告别)孤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平凡的沙子(高考作文)
珍珠的伟大,在于它的外表与价值,因此即便在群沙之中,珍珠也能够被一眼发现。
古代的词人也对珍珠情有独钟,“珍珠名美性如钩”,说的便是像珍珠这样的人,不光外表光彩,内心品质也是极为崇高的。
所以,人人都想成为像珍珠这样的人,由平凡的沙子成为了珍珠,就可以被人承认,被人尊重。人们也都知道,其实珍珠原先便是像沙子一类的东西,只是经过了在蚌体内不断地磨砺,终成为了一粒珍珠。所以,难以计数的有为之士投身仕途,四方游学,直至走向辉煌的巅峰。
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不断地磨练自己,直至从平凡的沙子成为一颗被人承认与尊重的珍珠呢?
我认为,答案不一定是这样。
沙子想成为珍珠,需要经过无数的磨难,并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项羽一生战争无数,智勇双全,从小便立下宏大志向,曾为天下盟主。可终究是在乌江边自刎,逃不出命运。
光绪帝妄图励精图治,振兴大清,但结局却是被慈禧软禁于中南海。他经历了磨难,却仍然遭受失败。
那一位位有识之士,不知多少人的梦成为了枉然。
有的时候,沙子尽管经历了磨难,但却因为少了那么一些机遇,而不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机遇,我想,做一粒平凡的沙子也挺好。
做一粒平凡的沙子,或许没有成为珍珠那样的耀眼夺目,可以被众人崇拜。但是,你仍然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沙子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大放异彩,即便它很平凡,但是,如果没有沙子,又何来珍珠。也就是说,沙子才是基础。
在一个世界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沙子”。但正是这些沙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如果只有珍珠,没有沙子,那么珍珠便也难以被辨认出来了。荣耀是沙子创造的,只是被赋予了珍珠。
做一粒平凡的沙子,你会拥有自己的天地,任何人都无法否定你的努力。在太湖之上,抒一曲心中的壮志;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
或许在沙山中,一粒沙子是很难被识别的。但是,正是一粒又一粒沙子的力量,撑起了整个世界,构成了这个集体。沙子无需绞尽心思、沥尽心血去成为珍珠,只做一粒沙子就足以了。
所以我说,做一粒平凡的沙子,也可以被人承认和尊重。
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高考作文辽宁卷)
仰望夜空,繁星点点,皎月如洗,黯淡了漫天的星光,心中禁不住的有些悲凉,为这漫天的星光,尽管它们没有月光耀眼,可是它们还是每夜,每夜都会守在自己的轨迹上努力的发着自己的光。
生活中,总有一群这样的人,每天都会出现在重要的新闻里,报纸的头条,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如我们的奥运冠军拼搏在奥运赛场上,如我们的航天英雄,他们飞越太空亲吻月球,如我们的文坛巨匠,抒写中国诺贝尔奖的传奇,他们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他们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他们门光芒四射,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耀眼的珍珠。
我承认,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光芒,让我们为之怦然心动,就像夜空那一轮明月,然而明月之所以耀眼,正是那无数星星的衬托,而珍珠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沙子的衬托。
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
生活中,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就像夜空里的繁星,当人们仰望天体,目所被吸的首先是是那轮明月,而常常被无视的却是那些被月光掩盖的星星,他们被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默默地垂下头颅,站在别人身后,做着红花的绿叶,做着冠军的陪练,铸就着航天员的梦想。
他们的存在如同颗颗沙粒毫不起眼。甚至没有任何人对他们投向惊鸿一瞥,在有限的生命中,他们甚至没有发出过只属于自己的声音。在别人的脑海中,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他们”。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人,在自己平凡努力岗位上,却也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耀眼世间。
还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的职业平凡到人们往往会忽略,而正是应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他们就是我们城市的环卫工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豪言壮语,他们有的就像沙粒一样的平凡,然而正是应为他们的平凡,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了一个美丽的环境,他们却是最值得敬仰的人!
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我们老师,三尺讲台,一生的倾注。老师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身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老师如火种,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火;老师如石级,承受着我们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老师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如果把老师比作蚌,那么我们便是蚌里的砂粒;老师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沙子是平凡的,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它的身边总是有着无数的同伴陪伴着它,一起组成金黄色的美丽沙滩,或是一起成就高大的建筑与宽广的道路。一粒沙子不能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但它却可以渗透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支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世界邮递员楷模王顺友,他朴实的象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地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他可能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爱岗救人,感动中国。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脏被击碎。吴斌忍住剧烈疼痛,用40秒完成了一系列精准的停车动作:脚踩刹车、拉上手刹、打开双闪、艰难站起、通知乘客、打开车门……他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坚守岗位、舍己为人,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你那一刻,在他身上折射出的光芒,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人生总是如此,珍珠的价值众人皆知,但再美的珍珠亦有发黄被废弃之日;沙子是微不足道的,但再微小的沙粒也可以始终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若是一粒沙子,我们也要以珍珠的努力做好一粒沙,因为在微不足道的一粒沙,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光彩。
尽管我们平凡如沙,我们亦可伟大。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故事类材料作文。故事中有老者和年轻人。他们围绕“珍珠”展开了思维碰撞。这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的比喻义,“沙子”指的是普通人,“珍珠”指的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此题在宙题时要注意年轻人的“疑问”,也就是说要注意思辨性:珍珠固然能引人注目,但沙子就不需要吗?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强调做“珍珠”的重要,也要说一下“沙子”的意义:强调“沙子”的重要,也要说说“珍珠”的意义。综上,可以立意如下:
1、珍珠与沙子。
2、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是金子总会发光。
4、红花与绿叶。
5、甘做沙子,平凡也伟大。
6.如何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庄子在和弟子交谈中这样评价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从不受外界影响。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曾经说过:“不要让恨意充满你的心。与人发生磕碰时,不要害怕让步,因为,只有小人物才总是坚持己见以维护尊严;愿意主动伸出手与人言和,听从别人的建议,坦承自己的错误,并提议重新开始的人,才称得上是气度宽宏的人。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思路点拨:第一则材料中的庄子认为孔子之所以受人尊敬,主要原因是“虽到处碰壁,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从不受外界影响”。也就是要坚持己见。
第二则材料中的卡耐基在分析人与人相处的方式时,特别强调了“听从别人的建议,坦承自己的错误”,也就是说善于听取建议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坚持己见有没有不足之处,什么时候要坚持己见?听取别人的建议有哪些益处,怎样听取别人的建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像这种探究关系的材料作文,最适合的文体应该是议论文,写记叙文亦可以,但是要注意兼顾两则材料。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有为有不为”,就是说有些事情应该做,有些事情不应该做,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绝不能止于这个层面,否则理解就流于肤浅,例证也只能罗列。
想立意深刻,我们不妨以问导写,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引导我们对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其中做与不做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举个例子来说,陶渊明为什么要舍弃“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衣食无忧的仕途,而选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食不果腹的农家生活?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这个事例不难写出来,但关键要写出这个行为背后的灵魂,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种文人的傲骨,那种不屈的精神只有写出了这个内在的东西,我们才能说你的思考还不赖
当然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面对这些该做不该做的事,光有判断还不够,关键在于怎样才能做到?因为我们听惯了一些官员的忏悔,我们也深知知易行难的常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一种心灵的坚守人之美德,仁义礼智,存乎一心,也守乎一心坚持心灵的中正磊落,能于利益煎熬、死生取舍间不动摇,不迷惘,进而能成就更大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德立意深刻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行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一是“有为有不为”的主语应是同一个对象,而不能用张三的“有为”对比李四的“无?为”,因为如上所述“有为有不为”是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是个人三省吾身的手段,如果写两个不同人的对比,显然在理解上就有些偏颇。
二是“有为有不为”的事件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带过举例来说,谭嗣同亦是“有为有不为”之人,他的“有不为”是什么?是在大祸临头之日,在友人极力规劝之时的绝不逃避,此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他的“有为”是什么?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慷慨赴死,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天地间浩然正气!
三是从词语的结构关系看,“有为有不为”既可能是并列关系,也可能是条件关系,“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关系,我们在文章当中,最好是第一自然段,要明确点明,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思辨性,审题才会准确,立意才会无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