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21:23:10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牧场主的羊群以两家成为好邻居为结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仅仅是给予了三只小羊羔,却换来了羊群的安全和一个朋友。敌人与朋友,一念之差,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康德曾说:“世上惟有两件东西让我感动,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伸出去给予他人的手。”不错,没有狂风,风帆只是一块破布;没有巨浪,小舟只是一块腐木;没有给予,人生只是一条满是荆棘通向悬崖的小路。给予,似一把利剑为成功之路开辟出口。
早期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处处相比,没有合作的它们艰难发展。直到双方都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创新方向相互交流之后,二者才在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
成功似塔顶,塔底的他们若想达到梦想的高度,便要给予他人,收获自我,成就自我。
若只想“一枝独放”,那便是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只有“百花齐放”,才是“小我”成功的奠基石。
曾有养蜂人种植了许多同种名贵的花,但都因同村人种植 其他种类的花而使所采的蜂蜜不纯正。养蜂人发现问题后,将花种给了村民,村民感谢他的同时也保证了蜂蜜的纯正。
成功似彼岸,此岸的人若想渡过滚滚长河,就要像牧场主一样用给予为自己搭一座桥。
若只想“以我为主”,那像是将自己禁锢在绊脚索之中,只有“予人玫瑰”,才能手有留香。
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无一不表现了给予他人,成就自我的理念。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输入地资源能源的紧缺问题也得以缓解。同时,促进了国家各地区间的交流,推动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同样,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西欧的扶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中日建交,我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个人的成功,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无一不体现“牧场主”的精神。
给予他人,收获自我。
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点评:
作者立意紧紧扣住材料中心,表述清晰。论证事例充分,分析到位。
行文中不乏精彩闪光的语言:“成功似塔顶,塔底的他们若想达到梦想的高度,便要给予他人,收获自我,成就自我”;“成功似彼岸,此岸的人若想渡过滚滚长河,就要像牧场主一样用给予为自己搭一座桥”。这些语言结合充实的事例,使文章文质兼美。
不足之处是后半部分如果有一段道理论证,会更好。不过小作者在考场四五十分钟之内能构思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很难得了。
本题解析:审题立意提示
为自身考虑,维护自身的权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无可厚非,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却不易。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你、我、他之间本来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也许最终反而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关心他人,保护他人,最终得益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观点例证,也可作为叙述主体。
不仅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存在共同点,凡是矛盾的双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运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外交上的“求同存异”、军事中的“和谈”、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谈判中的“双赢”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
个人主义、大公无私曾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语,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其实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单一的思维所能解释,生活的复杂也并不是通过贬褒抑扬就能使之改变,用法官的思路来考察和处理今天这个转型社会的诸多矛盾,会使人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之感。
考点42: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嘉兴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引发严肃的
思考,有的可以激起澎湃的心潮,有的可以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可以……
请以“嘉兴的色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题记
片段一:
(凌晨四点)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已关掉了,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上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已被岁月侵蚀的扫帚。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
片断二:
(晚上六点)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对我们的关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
片断三:
……
片断四:
……
人生之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此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
【点评】
模拟评分 内容19分 表达19分 发展19分=总分57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语言质朴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与“平凡事”展示出来,巧妙借助“片断”式的写法,自然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体现了“平凡方显伟大”的主题。文章最大的特色即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生活中的人,写身边的事,字字含情,许多事例可谓信手拈来,由点及面,结尾“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这句话,使文章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主旨,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如果作者能再设计一些典型的细节,让细节闪光,让细节出彩,就更好了。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写作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将目光只局限在故事上,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从故事深含的寓意、给人的启迪、引发的思考、得出的教训等方面去思考,去联想、想象。可以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从诸葛亮、周瑜,或者诸葛亮与周瑜,或者历史、现实、未来,或者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等方面去立意,去深入挖掘。就体裁讲,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散文、杂文,还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体裁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考场上,如果能够恰当地选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体裁,那么,我们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意蕴,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对历史、对世人的感动没有独特的认识的话,就可以在二、三两个话题中选择。戈多,这是教材中学过的人物,每一个考生都应该熟悉。只是要注意,话题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并非是“戈多”。我们必须吃透话题中有三个要素:“戈多”“今天”和“来了”。而这三个要素中,“戈多”又是最主要的要素。我们必须了解戈多是谁,懂得他的象征意义,否则,文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力度,没有深度。?戈多是一种象征,是当时混乱、荒谬的西方社会中,人们在惶恐的生活里怀有的一种模糊的希望,是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在作文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戈多这个人物本身所具的象征意义的了解,还必须紧紧扣住话题中的另外两个要素“今天”和“来了”去挖掘,也就是说,戈多这个象征体在“今天”“已经来了”,这对我们有何意义、作用、启迪或者教益呢。从而去窥视人们的心理,探索人们的精神家园,透视人性的优劣,进行哲理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深度,才会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在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基础上,也可以写小说,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但是,必须在揭示戈多的象征意义上去狠下工夫。?
“留下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为考生提供的想象表达的空间更广阔。它很明显地含有想象的意味,更适合发表议论,抒发感想。我们可以选择有关自然现象、生活态度、学习理念、待人方法、处世哲学等角度去想象,深刻立意,辨证思辨,从而深入的议论抒情,才有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另外,话题在导语中还对这次作文的要求给予了暗示,命题老师指出,这三个话题是“创新思维课上”“师生关注的话题”,写作时,要从这三个话题所引发的“想象、感悟与思考”的方面去立意。因此,无论写作哪个话题,我们都必须在“创新”“想象、感悟与思考”方面去狠下工夫。?
不容置疑,今年的福建省考试的作文题目,对那些平时爱读书,会读书,勤积累,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想象力,具有创新思维,善于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表达的考生来说,无疑给了他们一双腾飞的翅膀。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任选一题作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余和高考作文同。
触摸都市/感爱乡村。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