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时间:2017-08-08 21:23: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牧场主的羊群以两家成为好邻居为结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仅仅是给予了三只小羊羔,却换来了羊群的安全和一个朋友。敌人与朋友,一念之差,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康德曾说:“世上惟有两件东西让我感动,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伸出去给予他人的手。”不错,没有狂风,风帆只是一块破布;没有巨浪,小舟只是一块腐木;没有给予,人生只是一条满是荆棘通向悬崖的小路。给予,似一把利剑为成功之路开辟出口。
早期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处处相比,没有合作的它们艰难发展。直到双方都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创新方向相互交流之后,二者才在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
成功似塔顶,塔底的他们若想达到梦想的高度,便要给予他人,收获自我,成就自我。
若只想“一枝独放”,那便是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只有“百花齐放”,才是“小我”成功的奠基石。
曾有养蜂人种植了许多同种名贵的花,但都因同村人种植 其他种类的花而使所采的蜂蜜不纯正。养蜂人发现问题后,将花种给了村民,村民感谢他的同时也保证了蜂蜜的纯正。
成功似彼岸,此岸的人若想渡过滚滚长河,就要像牧场主一样用给予为自己搭一座桥。
若只想“以我为主”,那像是将自己禁锢在绊脚索之中,只有“予人玫瑰”,才能手有留香。
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无一不表现了给予他人,成就自我的理念。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输入地资源能源的紧缺问题也得以缓解。同时,促进了国家各地区间的交流,推动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同样,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西欧的扶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中日建交,我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个人的成功,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无一不体现“牧场主”的精神。
给予他人,收获自我。
给予他人,成就自我。
点评:
作者立意紧紧扣住材料中心,表述清晰。论证事例充分,分析到位。
行文中不乏精彩闪光的语言:“成功似塔顶,塔底的他们若想达到梦想的高度,便要给予他人,收获自我,成就自我”;“成功似彼岸,此岸的人若想渡过滚滚长河,就要像牧场主一样用给予为自己搭一座桥”。这些语言结合充实的事例,使文章文质兼美。
不足之处是后半部分如果有一段道理论证,会更好。不过小作者在考场四五十分钟之内能构思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是很难得了。


本题解析:审题立意提示
为自身考虑,维护自身的权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无可厚非,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却不易。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你、我、他之间本来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也许最终反而会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关心他人,保护他人,最终得益的还是自己,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挖掘出来,可以作为观点例证,也可作为叙述主体。
不仅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存在共同点,凡是矛盾的双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运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外交上的“求同存异”、军事中的“和谈”、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谈判中的“双赢”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
个人主义、大公无私曾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语,两者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其实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单一的思维所能解释,生活的复杂也并不是通过贬褒抑扬就能使之改变,用法官的思路来考察和处理今天这个转型社会的诸多矛盾,会使人有豁然开朗和柳暗花明之感。
考点42: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嘉兴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引发严肃的思考,有的可以激起澎湃的心潮,有的可以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可以……
请以“嘉兴的色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题记
片段一:
(凌晨四点)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已关掉了,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上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已被岁月侵蚀的扫帚。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
片断二:
(晚上六点)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对我们的关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
片断三:
……
片断四:
……
人生之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此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
【点评】
 模拟评分 内容19分 表达19分 发展19分=总分57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感情真切、语言质朴的文章,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凡人”与“平凡事”展示出来,巧妙借助“片断”式的写法,自然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赞美,体现了“平凡方显伟大”的主题。文章最大的特色即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生活中的人,写身边的事,字字含情,许多事例可谓信手拈来,由点及面,结尾“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这句话,使文章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深化主旨,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如果作者能再设计一些典型的细节,让细节闪光,让细节出彩,就更好了。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它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来进行深情的表达即可;二是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三是可以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写作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将目光只局限在故事上,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从故事深含的寓意、给人的启迪、引发的思考、得出的教训等方面去思考,去联想、想象。可以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角度,从诸葛亮、周瑜,或者诸葛亮与周瑜,或者历史、现实、未来,或者历史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等方面去立意,去深入挖掘。就体裁讲,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散文、杂文,还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体裁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考场上,如果能够恰当地选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体裁,那么,我们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意蕴,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对历史、对世人的感动没有独特的认识的话,就可以在二、三两个话题中选择。戈多,这是教材中学过的人物,每一个考生都应该熟悉。只是要注意,话题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并非是“戈多”。我们必须吃透话题中有三个要素:“戈多”“今天”和“来了”。而这三个要素中,“戈多”又是最主要的要素。我们必须了解戈多是谁,懂得他的象征意义,否则,文章就会浮于表面,没有力度,没有深度。?戈多是一种象征,是当时混乱、荒谬的西方社会中,人们在惶恐的生活里怀有的一种模糊的希望,是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在作文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戈多这个人物本身所具的象征意义的了解,还必须紧紧扣住话题中的另外两个要素“今天”和“来了”去挖掘,也就是说,戈多这个象征体在“今天”“已经来了”,这对我们有何意义、作用、启迪或者教益呢。从而去窥视人们的心理,探索人们的精神家园,透视人性的优劣,进行哲理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新意,有深度,才会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这个话题比较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在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的基础上,也可以写小说,可以进行故事新编,但是,必须在揭示戈多的象征意义上去狠下工夫。?
“留下一点空白”这个话题,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为考生提供的想象表达的空间更广阔。它很明显地含有想象的意味,更适合发表议论,抒发感想。我们可以选择有关自然现象、生活态度、学习理念、待人方法、处世哲学等角度去想象,深刻立意,辨证思辨,从而深入的议论抒情,才有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另外,话题在导语中还对这次作文的要求给予了暗示,命题老师指出,这三个话题是“创新思维课上”“师生关注的话题”,写作时,要从这三个话题所引发的“想象、感悟与思考”的方面去立意。因此,无论写作哪个话题,我们都必须在“创新”“想象、感悟与思考”方面去狠下工夫。?
不容置疑,今年的福建省考试的作文题目,对那些平时爱读书,会读书,勤积累,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想象力,具有创新思维,善于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表达的考生来说,无疑给了他们一双腾飞的翅膀。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任选一题作文。不能写成诗歌,其余和高考作文同。
触摸都市/感爱乡村。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